莆田市涵江區緊扣創新驅動、集群發展、全球布局,以龍頭為引領,推動高端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春燕”領航 “雁陣”齊飛
3月底,莆田市涵江區的全冠(福建)機械工業有限公司車間機械轟鳴,一款“獵豹高速吹瓶機”新品在數秒內將瓶坯吹制成20厘米高的漏斗形特異瓶。
當天,藍月藍品牌方來公司驗收“獵豹高速吹瓶機”新品。全冠機械自主研發的“BottleViewer智能生產系統”實現產能提升30%、能耗下降10%,已應用于60余家企業的智能制造項目。
近年來,涵江區緊扣創新驅動、集群發展、全球布局三大戰略,推動高端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全區現有規模以上裝備企業35家,已形成涵蓋新能源汽車、數控機床、專用設備、模具加工等行業的智能高端裝備產業體系。
創新驅動 產業躍升
數十臺數控機床由智能系統統一調度,AGV小車精準配送10余種原料,中央控制臺的“虛擬工廠”實時修正加工誤差,并通過云端動態優化參數。這是記者在福建省威諾數控有限公司的“黑燈工廠”里看到的場景。
“我們生產的大型機床用上了高精度測量裝置,定位準頭達到0.01毫米,中小型設備用直線電機驅動,精度達到0.006毫米,比傳統方式提升40%。”威諾數控技術負責人徐斌說,七軸加工中心的刀具自動校準系統,能把關鍵部件生產誤差鎖死在0.015毫米。
位于涵江區白塘鎮的威諾數控,20多年來深耕高端裝備領域,通過智能化革新與數字化轉型,從一家鄉鎮小廠發展壯大為從事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制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4年,威諾數控憑借“WN-DB2015Z×2動柱雙面銑鏜加工中心”斬獲國產數控機床最高獎——“春燕獎”,成為福建省唯一獲獎的企業。其獨創的雙面同步加工技術,使變速箱箱體生產周期縮短40%,在工程機械領域替代進口設備率達81%,如今已在高鐵、船舶、重卡制造等領域大顯身手。
在涵江,不只有“春燕”,創新驅動的“雁陣效應”正在形成。成立于1993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莆田市榮興機械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摩托車制動蹄塊摩擦材料,打破日本技術壟斷,成為本田全球唯一海外摩擦材料供應商。
對于高端裝備而言,只提高加工精度還不夠。由于高度定制化,每一款裝備的構造、設計、工序、工藝都不同。“以汽車電控系統為例,上百個零部件里,單個部件無法匹配,或者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總裝精度指數級偏離。”榮興機械經理胡勇說,為此,公司引入“5G+AI”應用場景,借助AI數字識別抓取技術全自動產線,使生產效率提高15%、能源利用率提高30%。
憑借過硬的產品研發能力,榮興機械成功拿下本田汽車配套企業日立安斯泰莫的電控單元殼體產品合作訂單,并不斷延伸到國產車,實現從兩輪到四輪制動系統的產業躍升。
整車引領 配套協同
連日來,位于涵江城北產業園的浩恒科技車間內,5條汽車內飾生產線全速運轉,日產能超千件高端包覆件。生產經理郭強表示,企業采用高頻焊接與3D激光切割技術,縫隙精度達±0.05毫米,已獲小鵬、奇瑞、北汽等企業訂單,4月將實現8條生產線全面量產。
作為福建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重要支點,涵江區近3年引入中創汽車、浩恒科技、莆田一彬等上下游項目配套企業,形成從模具開發到總成裝配的完整產業鏈。
在云度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通過產業鏈分工實現制造協同在這里體現得尤為顯著——車身件焊接由柳州金元完成,莆田一彬承接汽車儀表板、內外飾件部分定制,通過多方合作有效提升汽車總裝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依托云度新能源汽車這一整車生產龍頭企業,涵江區建成總投資8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專門為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燈以及內外飾等關鍵零部件企業打造定制化廠房,形成了30萬臺套的整車制造產能配套能力。園區還創新推出“模塊化車間+共享智造”模式,企業可自由組合2000~8000平方米柔性空間,由128臺高端檢測設備構成的共享平臺使單件檢測成本直降60%,有效推動企業降本增效。
目前,以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和城北智造園為載體,涵江區引進和培育了吉祥智驅動、柳州金元等10余家優質零部件企業;信邦金屬制品新能源汽車精密零配件項目、吹塑機模具研發與生產項目等多個億元級項目相繼落地,一條“整車引領、配套協同、智造筑基”的千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鏈加速成形。
涵江智造 走向全球
“我們這款車型設計融合了航空美學one box風格,能帶來‘陸上專機’體驗,2800mm的軸距使車廂達到中型車空間水平……”在涵江云度展廳,銷售經理正向馬來西亞客商介紹最新AIR車型。
云度汽車是國內首批獲得新能源“雙資質”的車企之一,其全球化車型“云兔”“AIR”通過涵蓋42項嚴苛測試的歐盟整車型式認證,可批量出口歐盟及認可該認證的非歐盟國家。
展廳內,一輛通過顏色分區展示材質力學性能的“硬核解剖車”尤為醒目——超高強度鋼占比29%、高強鋼占比27%、熱成型鋼占比22%。“用足好料,是云度出海的關鍵。”云度綜合管理部總監李偉賓表示,針對海外A級車主流市場,基于自研全棧平臺打造的AIR車型配備自動駕駛硬件,并推出右舵版本,累計出口超1000輛,銷售網絡已覆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邊,森達數控企業負責人黃晴宇一結束歐洲考察便投入訂單設計:“此次與土耳其、匈牙利、西班牙客戶達成合作意向。”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森達數控專注立式/臥式/龍門加工中心、雕銑機等高端裝備研發,憑借穩定品質、全流程技術支持及優質售后服務,產品已出口到歐洲、墨西哥、東南亞等地,今年新簽的德國、意大利訂單超過300套。
涵江區加強政策引導,引領“涵江智造”走向世界舞臺。企業以技術突破、國際認證夯實競爭力,形成“專精特新+高端制造”出海矩陣。(福建日報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