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實施全國首個5A級旅游景區“雙碳”規劃,堅持以湄洲島零碳示范區建設和“零碳島嶼”標準試點工作為引領,推廣“低碳+”生產生活模式,實現“綠電+行業”“綠電+文旅”綠色轉型……在湄洲島,綠色已經深入人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湄洲島借助綠電賦能的中水回用工程,實現污水100%循環利用。
4月的湄洲島,春色正濃、綠意盎然。這一抹“綠”不僅來自郁郁蔥蔥的草木,還是采用綠色低碳建造技術的綠色建筑,也是平穩行駛的新能源汽車。無處不在的“綠”,彰顯著湄洲島全方位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湄洲島重要囑托,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走好獨具海島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的積極探索。
作為“零碳島嶼標準試點”和全國首批“和美海島”,日前,湄洲島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項目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名單,為全市首個入選案例。
建筑“綠”動環保兼具
踏上湄洲島,首先經過的就是一條數十米的風雨連廊。從空中俯瞰,風雨連廊好似一條飛架的“彩虹”,連接起輪渡碼頭至島內。可別小瞧了這條連廊,鋪設在風雨連廊上的BIPV光伏,為最新一代的綠色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總裝機容量約215千瓦,實用美觀、綠色環保兼具。
國網湄洲島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蔡哲介紹,利用全國首個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莆田供電公司將5個變壓器臺區互聯形成環網,接入輪渡碼頭“彩虹”光伏,把光伏發出的直流電就近提供給周邊的居民,并優先保障直流充電樁用電。
而這僅是湄洲島在綠色低碳建筑上的一個縮影。自2022年起,以打造“近零碳島”為目標,湄洲島在全島范圍開展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湄洲島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改造4.8萬平方米、486棟民宿改造24.3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改造4678平方米、既有建筑物光伏改造7300平方米。
據介紹,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在設計階段就引入了綠色建筑的理念,采用了多種綠色低碳建造技術,遵循“主動優先,被動優化”原則,分別從“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提高與創新”等方面,實現綠色建筑品質的提高。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設置海綿城市設計、地下綜合管溝等措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不僅如此,落成后的媽祖論壇會址還進行了零碳技術改造,引入花朵風機、光能地磚、LED光電玻璃欄桿、逐日光伏百葉系統、智慧發電燈桿等,每年可以節電5萬千瓦時,減碳20噸。
近年來,湄洲島民宿發展迅猛,全島目前共有旅游民宿662家,總床位數超1.2萬張。讓如此大量的民宿共同參與綠色低碳建筑改造,打造綠色低碳民宿,也是湄洲島“破題”的內容之一。
為此,湄洲島制定政策標準,采用星級獎勵的形式,鼓勵全島民宿開展節能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島662家民宿有513家使用空氣能熱水器,打造“綠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民宿。充分發揮民宿黨支部、民宿協會的帶動作用,引導島民通過“政府少量補助+自主投資”的形式,開展既有建筑集中連片的綠色低碳改造,民宿協會整體打包產品在線上平臺宣傳銷售,實現全民參與、共贏共利。推行零碳餐飲場景,通過廚房電氣化和太陽能光伏的應用,打造一批零碳餐飲企業,為后續其他零碳場景創建提供經驗參考。截至目前,民宿空氣能熱水器覆蓋率達90%,電氣化廚房覆蓋率達100%。
“改造后的民宿更加宜居舒適,仿佛‘會呼吸’一般,來住宿的客人給的反饋也更好了。”雲瀾灣民宿主理人黃美麗說道。
游客騎著共享電單車徜徉碧海藍天間。
生活方式低碳自然
除了建筑綠色化,湄洲島還在園林景觀生態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廢資源化處理、水資源循環利用、交通綠色化、運營智慧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方面,積極打造覆蓋全鏈條的低碳場景。
眼下,湄洲島正迎來旅游旺季。游客們從碼頭出來就可以跨上共享自行車、電單車徜徉碧海藍天間,道路上新能源汽車、觀光車、公交車穿梭不息,都是游客探索湄洲島的“綠色坐騎”。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島已實現公共交通全電綠色出行,共投運約800輛北斗三號共享電單車、1700余輛共享自行車等,并持續新增投入電動旅游觀光車及純電動公交車,構建起綠色高效的海島交通網絡。
在污水處理方面,全島通過已建成163公里的污水管網和70公里的雨水管網,實現污水100%納管和雨污分流。借助綠電賦能的中水回用工程,處理后的尾水還可“二次利用”,用于綠化灌溉、道路清洗、農業澆灌等,實現污水100%“不浪費”的循環利用。此外,中水補充至湖石淉、紅樹林公園等水系,激活全島水網循環,循環用水量達到全島用水量的50%。
與垃圾“化敵為友”,全面實現垃圾分類。除廚余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外,新建一處約100平方米的廢棄泡沫處理中心,引進全市首個廢棄泡沫處理設備—環保型泡沫冷壓機。已設置全島貝殼垃圾臨時堆放點,用于生態修復項目。
因地制宜,集成應用低碳技術產品。結合湄洲島夏熱冬暖、海島氣候的特點,充分利用風、光條件,因地制宜引入空氣熱源、光伏一體化、建筑遮陽、門窗節能、新型電力系統等20余項綠色低碳技術,使用花朵風機、光伏地磚、光伏百葉窗、光伏幕墻、風光互補路燈等各類風電和光伏產品。綠色低碳生活體驗進一步豐富,島民和游客的綠色低碳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全島風貌整體提升,帶動了旅游業發展,島民收入明顯提高。綠色化改造,節約了能源使用費用,通過使用空氣源熱泵,年節約電量257.58萬千瓦時、年節約電費128.79萬元,全電廚房用能成本縮減3/4。在污水廠、停車場、客運碼頭等場所應用2100千瓦的太陽能光伏,年發電量約273萬千瓦時、年節約電費136.5萬元。
完善機制追“新”逐“綠”
走進湄洲島紅樹林公園“雙碳”展示館,登錄湄洲生態雙碳監測平臺,海島上各處的能源消費、生態監測、資源循環及碳匯監控等各項數據一目了然。
這是去年10月份投運的新一代湄洲生態雙碳監測平臺,圍繞房屋、交通、給排水、垃圾循環利用、新型電力系統、林木和海洋碳匯等領域進行全方位監測。充分利用智慧物聯網平臺,整合相關部門數據,實現規范采集、標準統一、實時更新、互聯互通,打破不同部門間數據壁壘,推動用水、用電、用氣信息共享。將平臺融入湄洲島已有的“一網統管”大平臺,實現了對湄洲島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全面監測與管理,定期對高耗能建筑進行提醒,建立起綠色低碳管理機制。
從“吃住行”到“游娛購”,湄洲島以創建“零碳示范區”為抓手,“碳”索綠色發展,擦亮生態底色。
近年來,湄洲島先后被自然資源部授予“和美海島”稱號;湄洲島“零碳島”綜合示范項目入選2024“零碳中國”優秀項目案例;入選福建省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被授予“零碳島嶼”標準試點;繼湄洲島《貢獻智慧能源創新污染治理》典型案例亮相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后,湄洲島作為“國際零碳島嶼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布,并以《標準領航,綠動島嶼:點亮“零碳島嶼”無限風光》實踐案例再次向全球展現了湄洲島低碳生態之美。
未來,湄洲島還將開展星級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試點、碳排放監測平臺建設工作、綠色低碳片區碳排放測算工作、推廣太陽能建筑應用等工作,不斷刷新“湄洲綠”,以創建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試點片區為契機,追“新”逐“綠”、持續發力,進一步打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島嶼生態系統。(全媒體記者蔡蕊通訊員許雙萍林春盛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