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高新區以創新破解難題,探索碳達峰實踐路徑——
“綠里淘金”,降碳不減產
在百威中國啤酒博物館流光溢彩的精釀體驗區,游客在沉浸式展廳品味百年啤酒文化時,看不見的地下管網中,RO反滲透中水回用系統正將生產廢水轉化為生態補給水,每年滋養18萬平方米廠區綠植;而屋頂3.6萬塊光伏板與每小時灌裝16萬罐的智能產線,正勾勒出啤酒工業的環保與效益雙贏模式。
這套“陽光釀造+廢水重生”模式正是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莆田高新區”)綠色低碳發展的縮影。近日,莆田高新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的開發區。園區以創新技術集成破解“降碳不減產”難題,探出一條“綠里淘金”的碳達峰實踐路徑。
錨定節能創新
打造零碳供能范式
釀酒業是高耗水行業,啤酒行業噸酒耗水先進值為4噸,而百威雪津通過創新技術將指標降至1.89噸,僅為行業基準的47%。釀酒蒸汽冷凝水若直排將造成嚴重資源浪費,該廠通過蒸汽冷凝水100%回收系統實現循環利用,年回收量達17萬噸。2016年,從涵江梧塘鎮遷到如今的產業園,百威雪津就設計好發展定位:錨定“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綠色生產目標,建成集智能制造、綠色安全、節能環保、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生態型、花園式的低碳智慧世界級工廠。
作為亞太最大單體啤酒生產基地,百威雪津年產能達200萬噸,單線灌裝效率高達16萬罐/小時。系統性減碳路徑延伸至全鏈條:建成啤酒行業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系統,年發電1500萬千瓦時點亮精釀產線,熱能回收年省天然氣277萬立方米終結包裝蒸汽消耗;EMS與APC技術構建的“智慧能源中樞”,實時優化全廠流體調控;99.99%固廢資源化與5500萬元副產品創收……通過創新技術與綠色管理,百威雪津成為工業碳達峰“領跑者”和全國“無廢企業”標桿。
3月底,在百威集團2024全球供應鏈會議上,該廠第四次斬獲“全球最佳酒廠”桂冠。依托年產30億瓶啤酒的產能優勢,已帶動原料供應商、生產設備制造商、銷售渠道商等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推動莆田構建啤酒全產業鏈生態圈。
布局綠色園區
優化低碳產業生態
11.05平方公里核心區聚焦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56平方公里拓展區(含三大園區)布局臨港產業與數字經濟……當前,莆田高新區正以“一區多園”模式盤活低效用地,通過存量升級與增量培育雙向發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綠色轉型,產業結構優化是關鍵。以“產業生態化”為核心抓手,高新區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及食品加工三大領域,構建起貫穿上下游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培育出新能源汽車、HDT高效太陽能電池、節能環保裝備等標志性板塊,推動產業結構向低碳循環方向深度優化。
作為百威雪津的配套企業,福建長城華興玻璃將“無廢工廠”目標融入全流程,每年消化14萬噸廢玻璃,原料中再生玻璃占比超70%,既緩解固廢處理壓力又降低生產成本,建成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輕量化玻璃瓶生產基地。
園區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同樣蓬勃:云度新能源汽車通過自主研發電機控制器與電池管理系統,推動整車能效提升20%,成為“電動福建”戰略的重要支點;而鉅能電力研發的高效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2%,組件功率較傳統產品提升20%,不僅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更與華佳彩等企業形成“光伏+儲能”的能源協同網絡。
在生態化戰略驅動下,莆田高新區已形成“綠色技術攻關、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共生”的發展范式。目前園區擁有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國家級綠色供應鏈及多項能效領跑者認證,HDT高效太陽能電池基地、數控機床精密制造等項目的綠色產值年均增長超15%。
眼下,高新區產業生態紅利正轉化為核心競爭力: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華佳彩金屬氧化物面板與安特半導體砷化鎵芯片等全鏈應用清潔工藝,單位產值能耗較行業均值低18%,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雙贏。
構筑科創引擎
輸出低碳轉型方案
夕陽下的涵江興化灣,藍金色光伏矩陣與田野村落交相輝映。這片“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生態空間,年供綠電超9億千瓦時,節約標煤27.5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5.72萬噸。
與漁光互補遙相呼應的,是星羅棋布的企業屋頂光伏矩陣——百威雪津15萬平方米屋頂年發電1500萬千瓦時;云度新能源汽車14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順利并網后年發電量超1400萬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排放超1.1萬噸。
這種“天光海韻”的能源布局,正通過3月獲批的《莆田市涵江濱海產業新區供熱專項規劃(2024—2030年)》持續深化:浙江三祥投資5億元建設熱電聯產項目,全部建成后對外供熱能力最大可達到304.9t/h,可為園區啤酒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利用工業制造的廢熱發電,還可以利用發電后的廢熱再用于工業制造,實現能源最大化利用。
3月29日,木蘭溪口循環綠色低碳產業園正式開工。該項目以全球領先的“紡織品-紡織品”原級再生技術,構建25萬噸綠色新材料、10萬噸高端面料的閉環產業鏈,劍指國際再生纖維產業高地。這標志著莆田高新區從單一項目示范邁向系統化零碳園區建設。
在HDT高效太陽能電池22%轉換效率、廢舊紡織品再生等核心技術突破基礎上,莆田高新區同步推進制度創新:率先編制碳達峰實施方案,構建“6大措施+5類項目”政策體系,并通過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形成“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模式輸出”的創新鏈。此外,通過打造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高新技術標準化試點等平臺,構建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安:降雨后工作人員全力投入搶險清障工作2025-04-2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