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拆違遭遇“拆橋斷路”
村民與執法人員僵持4小時,5000平米違建養殖基地終被拆除
由于村民阻撓,拆違專班不得不持警械維護執法。通訊員王治凱攝
又是用車堵路,又是把橋弄斷,80多個村民現場阻撓,還是沒能挽回5000多平米違建被拆除的命運。昨天,武漢化工區管委會、市城管委組織化工區、江岸區、青山區城管、公安、規劃等230余人聯合執法,將北湖港河堤一處偷建的所謂“水產養殖基地”成功拆除。
去年11月,化工區管委會通過衛星圖片,發現聯豐村北湖港河堤的密林深處冒出一座新建工地:該工地未經過規劃審批、緊鄰河道,且位于高壓線下方,屬于典型的違章建筑。
城管部門按照執法程序,相繼下達詢問通知、停工通知書等執法告知書,并先后6次與違建“業主”——聯豐村居民周某進行協商,讓其自行拆除違章建筑,但周某不但不拆除,反而繼續趕工偷建,最終形成3000平米的養殖池和三棟總面積2000多平米的平房。街道辦、村委會、城管、規劃等部門多次上門協調未果。
昨日上午7點,230余名執法人員前往強制拆除,發現4輛汽車堵住了通往養殖場的必經之路。執法人員上前將車抬開,繼續前行。不料,違建前方2米多深水溝上的橋也被人拆掉了。執法人員用鏟車推土,開辟出一條通道。鏟車準備進入時,又遭到周某糾集的80多個村民的堵截。
在對峙約4小時后,頭戴鋼盔、手持盾牌的執法人員終于護送鏟車進入“基地”。鏟車揮鏟直搗違建,半小時將其夷為平地。
化工區城管委工作人員稱,該區域周邊正在開發建設,正在建設的吳沙大道距離該處只有千余米,該“基地”建筑質量低劣,強拆時尚未開始進行養殖活動,不排除違規修建等著拆遷征地要補償的可能。此次三區聯合執法,拆除5000平米違建,動用230多名執法人員,是我市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拆違行動。
城管部門表示,近年來,我市依法依規拆除違建已成常態化,但像這樣5000多平米的違建實屬罕見。部分居民法律意識淡薄,想“賭一把”。城管部門將對違建予以堅決打擊,希望違建戶不要心存僥幸。
由于村民阻撓,拆違專班不得不持警械維護執法。(記者賀亮通訊員王治凱笪菲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