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擔心 弟弟以后恨哥哥
4月15日,童童轉入普通病房。5月3日,又經歷了一次植皮手術。這個滿身傷口的1歲半孩子,常常哭鬧不止,為了不影響其他病人,羅春春每天用嬰兒推車把孩子推到病房外的廣場上。
在廣場這些天,很多人知曉了這個男童的經歷,人們10元、20元地將錢放進嬰兒車。
羅春春說,童童已經花費了14萬多的治療費用,醫生表示,還要手術,如今家里已經負債累累,而童童降生的喜悅,也早已被這場災難洗刷得干干凈凈。
“怪老大么?他也只是個3歲的孩子,啥都還不懂,只能怪我自己。”羅春春說,如今,除了需要到處籌集醫療費外,最擔心的,還是弟弟長大后,知道自己受傷的原因,會恨哥哥。
■小調查
互相傷害的摩擦 四成二孩家庭有過
隨著二孩政策開放,幸福升級的同時,危險指數也在升級。昨日,記者先后進入兩個大型家長群,就“家有二孩,兩個孩子相處時,你是否遭遇過危險?”進行隨機調查,60個二孩家庭中,42個家庭表示遭遇過。其中,老大年齡多在3-7歲,老二多在0-4歲。相安無事的家庭,多是男女混搭。
“針對兩個年幼的孩子,你是否有意識進行過相處的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60個二孩家庭中,18個肯定回答,42個表示沒有或只是口頭警示。
關于“如果兩個孩子均未滿8歲,是否曾讓他們單獨相處過?”的問題,51個滿足條件的家庭,39個肯定作答,其中又有20個表示,或輕或重地出現過互相傷害的摩擦。
■支招
兩個孩子如何相處 聽聽過來人怎么說
二孩家庭兩個孩子如何相處?童童的主治醫生周俊嶧說:“學齡前孩子,大多沒有危險意識,但有攻擊意識,若6歲以內的孩子相處,家長一定要陪伴,同時要培養安全意識。”廚房、浴室和窗邊,是最應該避開的重災區。同時,家中的危險物品,容易導致傷害的器具,應該收進抽屜。
南坪實驗幼兒園老師易心表示,娃娃之間的傷害多是無意識的,大人必須監護有力。現在的二孩家庭,多是帶孩子經驗相對不足的80后父母,首先需要樹立安全意識。兩個幼童相處,有彼此照應的樂趣,但沖突肯定存在。孩子們玩耍時,應教育孩子哪些行為不能有,引導大娃懂得保護弟弟妹妹。
昨天,我們也采訪了一些有經驗的二孩家庭。36歲的吳佳,家中大兒子5歲半,二女兒10個月。吳佳的做法是,發生沖突,若哥哥故意,就必須找出原因并化解;若是不小心,“我們會警告哥哥,再傷害到妹妹,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吳佳建議,要二孩之前,先與老大溝通好,起沖突時,做到公平、公正,“否則受委屈的一方,隨時可能找到無數下手的機會”。
家住江北春森彼岸的吳秀蓮,65歲,是兩個孩子的外婆,一手將7歲和3歲的孫兒帶大。她的做法是,首先,杜絕兩個幼童單獨相處,要一起玩可以,必須有家長監護,一旦發生沖突,迅速隔離,尋找原因,公平處理;其次,要對兩個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告知相處時,哪些事情是危險的不能做,同時,在孩子活動的區域,收好打火機、剪刀、水果刀等危險道具。(記者 平索茜 攝記者 王珊 實習生 張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