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治污的污水處理廠,卻成為超標排放大戶。10月31日,蘭州榆中縣環保局公布了對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事件的處理結果,該企業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超標排放現象。在調查取證后,榆中縣環保局對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重罰816萬元。
新《環保法》利劍之下,這也是當地環保部門向超標排放企業首次開出如此巨額的環保罰單,但巨額罰單的背后卻是政府在污水處理企業運營中的不規范。
由于沒有專業的污水處理企業管理運營,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由榆中縣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榆中城投)以建代管。最后的結果是,此次巨額環保罰款由當地政府買單。
顯而易見,政府在污水處理公益項目中管理的缺失,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政府自己掏錢買教訓。
段廷武帶領工作人員檢測水質
一次停電導致污水超標
11月4日中午,位于榆中縣夏官營鎮的污水處理廠內一片繁忙,新任廠長段廷武正在帶領員工檢測水質。
經過多重工藝處理后的廢水在廢池中清澈見底。“污水處理可不敢馬虎,一旦有超標就會被重罰,罰是小事,更主要的是超標污染會影響周圍村民的健康。”段廷武說。他指著廢水池告訴西部商報記者,現在這些處理完的污水各項指標都穩定,如果政府投資建設水資源回收利用,這些水用來搞綠化一點問題都沒有。段廷武是中鐵一局環保工程公司的職工,他帶領自己的專業技術隊伍進駐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剛兩個月。
經過之前的超標排污被重罰后,榆中縣政府重新招標,讓專業的污水處理企業進駐榆中夏官營污水處理廠擔綱運營管理。最后,中鐵一局環保工程公司在眾多的投標單位中勝出,成為當地污水處理廠的新管家。
據西部商報記者調查,在中鐵一局進駐之前,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一直由榆中城投以建代管。據榆中城投總經理王希文介紹,之所以發生嚴重的超標排放事故,是由于今年1月20日當地電力公司在毫無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停電,導致污水廠的生化池面結冰,微生物凍死。
處理后的污水,清澈透明
“那正是最冷的時候,本來生化池中的溫度當時也就只有6~8攝氏度,微生物生存就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而突然的停電導致污水處理設備停運,工藝停止,3#、4#生化池不能曝氣,池面結冰,微生物嚴重缺氧而死亡,有機污染物無法分解而超標排放。”王希文說,污水處理作為環保重點監控企業和特種行業,在設計建設時采用雙回路電源,確保24小時電源暢通,正常運轉,而此次兩路電源突然全部停電,這對污水處理廠是致命的。
活性污泥被凍死,污水處理就無從談起,從此刻開始,原本達標的污水處理廠變成了超標排放企業,且排放時間長達一個季度之多。
超標排放長達一個季度
根據榆中當地提供的資料顯示,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工程是2008年甘肅省發改委批準立項的中央投資擴大內需項目,設計日處理1.5萬立方米的污水,項目總投資6947.33萬元。廠區工程于2009年8月31日開工建設,污水管網收集工程自2012年11月動工建設,敷設管道全長22.84公里。
按照當時的規劃設計,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后,重點解決縣城6萬人的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凈化處理,實現縣城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進廠污水經處理后從廠區西北面排入宛川河,最終由宛川河流經約30公里匯入黃河。
西部商報記者了解到,夏官營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CAST工藝,主要通過培養馴化活性污泥,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城鎮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分解,直至達標排放。
據王希文介紹,除了停電之外,今年1月份遭遇罕見冷凍天氣也是導致超標的原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存活溫度為10攝氏度以上,當時榆中境內的氣溫一度下降,微生物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出現大量微生物死亡現象,而存活的微生物因氣溫原因活力不足,分解有機污染物能力減弱,導致氨氮指標超標。
同時,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當初修建中,沒有考慮極端天氣因素,沒有設計任何保濕設施,導致遭遇極端天氣時無法采取措施。
說起此事,榆中城投總經理王希文頗為無奈。“污水處理是個技術活,要求非常專業,而以建代管的模式也并不科學。自從榆中城投代管以來,專業技術人員缺失,突發情況下無法從技術工藝上及時處置。”記者了解道,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從1月20日開始超標排放,時間持續了一個季度多。“4月份的時候,其他指標基本達標穩定,但當時依然是氨氮超標,直到6月初,所有排放指標全部達標。”王希文說。
超標排放是偶然突發事件,但榆中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為何會超標排放一個季度之多?王希文告訴西部商報記者,由于活性污泥被凍死,重新培養和馴化需要很長時間。
以日計算開出罰單
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在榆中來說是頭等大事。盡管目前,榆中城區的污水收集量和排放量只有5000立方米左右,僅有污水處理廠1.5萬立方米設計的三分之一,但這個超標排放量對當地可謂是嚴重污染。宛川河兩岸幾乎全部是高原夏菜種植和儲存基地,長期的超標必定會帶來嚴重后果。
盡管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當時采取了緊急補救,并向縣、市環保部門及時作了匯報。
但在環保部門開出巨額罰單之前,省、市檢察院也就超標排放事件介入了調查。
“雖然超標排放有客觀原因,但作為一個企業,必須要有預見性和緊急處置預案,但遺憾的是,榆中城投在代管運營中,這方面的工作并不充分,以致出現長時間的超標排放。“榆中縣環保局副局長鐘曉強說。
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后,今年7月,榆中縣環保局向夏官營污水處理廠開出了巨額的罰單。這也是目前,環保部門向當地超標企業開出的最大的罰單。816萬的罰單對一個貧困縣城來說,無疑于天價,但新《環保法》的嚴厲無法抗拒。
“這個罰單是以日計算,而且是按照設計排放量計算的,盡管目前榆中縣夏官營的污水處理排放量僅有設計的三分之一,但罰款的時候是按照實際設計排量計算。”榆中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姚衛江向西部商報記者介紹,這個數目和算法,環保部門專門有一套計算系統,只要把相關數據輸入后,這個系統就會自動計算出罰款數額。
運營弊端政府買單
西部商報記者調查獲悉,夏官營污水處理廠自2013年建成后,以建代管的模式使得污水處理廠一直處于低水平運營。超標排放事件發生后,榆中城投作為當地政府的融資機構,根本交不起如此巨額的罰款。換句話說,污水處理作為當地政府的公益性項目,就應該有正規的運營和管理。但相反的是,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承擔著全縣的污水收集和處理,卻在管理運營上存在弊端。
“我們只能向政府打了報告,最后這筆巨額罰款由政府買單,從縣財政支付向環保局繳納了罰款。”王希文說,污水處理企業是政策性強,專業、技術要求高的特許經營行業和環保重點監控企業,榆中城投以建代管模式一點都不科學,可以說此次環保巨額罰款,政府掏錢買了個教訓。
對王希文來說,此次事件之后,他對污水處理企業的認識更加深刻。于是在處理完超標排放事件后,他專門向榆中縣政府遞交了“讓夏官營污水處理廠”實行專業托管模式的報告。王希文在報告中指出,由政府授權職能部門采取托管運營方式,引進有先進的運營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專業單位進行管理運營,才能真正確保污水處理企業的正常和穩定,也可以杜絕超標排放事故的發生。
事實上,在2015年5月,蘭州市城鄉建設局曾邀請國家住建部、甘肅省住建廳相關專家會同環保部門在對蘭州市全市9家污水處理企業監察時就指出,榆中縣夏官營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不符合國家規范,要求整改。
王希文的建議最終被政府采納,今年5月中旬,榆中縣政府決定對夏官營污水處理廠以建代管模式進行改變,于是經過招標后,新的專業管理單位重新進入。
這個巨額罰單對政府的教訓是深刻的,雖然晚了些,但最終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