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小妹)市衛計委昨日公布今年艾滋病疫情情況。今年1—10月,本市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135例,較去年同期的3181例略有下降。性傳播仍是北京艾滋病傳播的首要途徑,占到了累計報告病例數的九成,其中同性傳播占到了六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5—24歲青年感染者和病人數增幅超過了整體疫情增幅,學生群體的男男同性性行為比例增加明顯。
張錦雄在街頭與路人擁抱
關注艾滋病日之動態
本市艾滋病傳播首要途徑是性傳播
自1985年報告全國首例艾滋病病例以來,截至今年10月31日,本市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21886例,其中本市戶籍4954例,外省市戶籍16237例,外籍人員695例。市衛計委介紹,總體來說,今年本市艾滋病疫情報告數字趨于平穩,疫情整體處于低流行水平,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呈現高流行態勢。
性傳播是北京艾滋病傳播的首要途徑。全部感染者及病人中,經性傳播19713例,占九成,其中同性傳播14451例,占比超過六成;異性傳播5262例,占24.0%;注射吸毒傳播1134例,占5.2%;其他傳播途徑共1039例,占4.7%。近年報告的感染者及病人中,經性傳播比例從2011年的87.1%增至2016年10月底的96.9%,呈上升態勢。其中,男男同性性行為比例增加明顯,已從2011年的61.7%上升到2016年10月底的73.9%。
青年感染者病例數增幅較高
青年感染者近年備受關注。根據市衛計委公布的數字,今年15—24歲青年感染者和病人數增幅超過了整體疫情增幅。今年前10月,15—24歲年齡組感染者和病人647例,比去年同期的624例增加23例,其中報告15—24歲青年學生病例88例。青年學生感染同樣以性傳播為主,占全部學生病例的95.5%,男男性接觸傳播占全部學生病例的88.6%。
此外,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病死率明顯下降,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病死率降至0.1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艾滋病尿液匿名檢測進校園
針對今年青年感染者病例增幅高的特點,本市探索開展“互聯網+艾滋病尿液匿名檢測”試點,截至11月11日,本市共計發放尿液檢測服務包3257個,檢測1892例,篩查陽性率達到9.9%,使隱蔽高危人群得到早檢測、早發現。重點加大針對青年學生的防控工作力度,將“互聯網+艾滋病尿液匿名檢測”模式帶進校園。
同時,為了控制北京艾滋病疫情,市衛計委在去年增加了33萬人份的HIV抗體檢測,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2016年1—10月本市各級醫療機構共檢測各類人員HIV抗體393萬人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萬人份,檢測量增加了9.1%;陽性發現率也由2010年的0.57‰提高到0.8‰。
救治方面,市衛計委探索建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轉診綠色通道”試點,將病人從發現到治療的時間從2011年的100天縮短到7天。
人物
公開“同志”身份與艾滋抗爭二十年的一位感染者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
“與艾滋共生二十年,其實我是幸運的”
一個20年艾滋病病史的“男同”,如今過得還好嗎?這不是歌詞,也不是小說,是一名“公開同志身份的艾滋病患者”的真實案例。這位來自中國香港的患者叫張錦雄,從2009年創辦“彩虹中國”公益組織之后,他每年艾滋病日前后都要在高校、醫院、疾控中心以及街頭等公共場所做有關艾滋的公益演講。就在十天前,穿著紅絨衣的他還在某高校的演講臺上聲音洪亮地發問:“你們能看出我是艾滋病患者嗎?”
得病后多種癥狀 堅持用藥免疫力提高
1995年,張錦雄20歲,那年的平安夜他因腹瀉和急性肺炎被送往醫院,治療途中意外查出HIV陽性,反映自身免疫力的白血球CD4指數只有8,而正常人的CD4在500—1200左右。病發階段,發燒、拉肚子、皮膚敏感、脫發、呼吸困難,這些癥狀時刻折磨著他,講一句話都要大喘氣,體重也瞬間降到40公斤。
張錦雄回憶,大概16歲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性取向,最終,在一次沒有安全措施的男男性行為后他“中了招”,感染上艾滋病。
從各種不言自明的壓力中掙脫出來的張錦雄在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后,肺炎病情逐漸穩定,醫生通知張錦雄可以出院了,回家吃藥治療艾滋病。他從一種藥換到三種藥,有段時間一款藥由膠囊換成藥水,“每隔8小時要喝一小蓋,聞著味道就想吐。”但每次他都是逼自己喝下去。
同時,張錦雄也試圖改變生活,每天早上八點多起床,早餐是高鈣低脂奶加麥片,每天喝八杯水,吃兩份水果,從不抽煙喝酒,他隨時上網查資料,了解關于艾滋的一切話題。
長期穩定的藥物治療使他的免疫力在1998年以后不斷提高,2012年張錦雄的CD4值達到650,這些年CD4一直維持在400—800之間。病毒數也從最初的2470萬個降至不到20個。
去掉臉部馬賽克公開亮相
病情逐漸穩定,張錦雄決定要為和他“同病相憐”的人們做一些事。他曾在香港多家艾滋病服務機構做義工,幫助艾滋病患者重拾信心,勇敢面對病情。
1997年,張錦雄代表香港艾滋病患者第一次來到祖國內地參加活動;1998年,張錦雄創立公益組織“香港彩虹”,開始為香港的同性戀艾滋病患者爭取權益;2009年,張錦雄創立了“彩虹中國”,這是一個非盈利的公益組織,旨在幫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及同性戀艾滋病患者“走出來”。
“我在電視、電臺、雜志做艾滋病的訪談時,要用化名,臉部要打馬賽克,聲音要轉調。10年了,難道我要一直這樣下去?”他問自己,“一些公眾人物公開‘出柜’,國外的艾滋病患者也可以站出來為幾萬人做公開演講,為什么我不可以?我的家人、朋友,我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已經接受了。10年來,我知道了同性戀是正常的性取向,艾滋病是種慢性病而已,我還怕什么呢?我已經做好準備了。”
他開始更頻繁地往來于香港和內地之間,在各個高校做公益演講,去醫院、疾控中心為一些病友家屬做培訓,在媒體上越來越多地露面,宣傳艾滋病知識;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他還會走上街頭,和陌生人擁抱,倡導反艾滋歧視活動。
2014年,張錦雄參加了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節目并成功入圍全國14強,他得以被更多人認識,他的經歷也得以讓更多的人了解。
“艾滋病對于我來說成為老天對我的祝福”
張錦雄每天會從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接收到30—60條求助信息,他都會一一回答。除此之外,他每年要參加大約近百場講座、數十個一對一訪談。今年12月1日“世界防艾日”前后,已有30余所高校主動聯系他,請他去為大學生做公益講座。 “同學們聽完課后會找我要簽名,跟我拍照、擁抱,我就很滿足;我的演講能夠影響到更多病友,讓他們更好地面對病癥、面對自己,就很有成就感。這就是我的終身事業,直到我死。”
“說實話,艾滋病對于我來說已經成為了老天對我的祝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病,促使我豁出去面對自己特殊的性取向,大膽公開宣布‘出柜’;它是一塊試金石,挑戰你的親情愛情友情;它讓我反思人生的意義,重整自己的生活。能夠有機會經歷一些磨難,與艾滋共生二十年,其實我是幸運的。”張錦雄說。
文/本報記者 王曉蕓
供圖/ 張錦雄
活動
首都高校啟動防艾主題宣傳
本報訊(記者 王曉蕓)在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近日,首都高校“珍愛生命 科學防艾 青春健康 共享未來”主題宣傳活動在北京交通大學啟動。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中國計生協、北京市紅十字會和北京市計生協主辦,北京交通大學紅十字會和北京交通大學計生辦承辦,北京交通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京內22所高校大學生參與其中。活動通過防艾知識競賽、防艾主題演講等項目,旨在提升大學生的防艾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和價值觀,遠離艾滋病侵擾。
杜蕾斯發布限量公益盒
本報訊(記者 彭小菲)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前夕,全球領先的兩性品牌杜蕾斯再度攜手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在京舉行艾滋公益宣講會并發布杜蕾斯限量公益盒。雙方號召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艾滋病,呼吁給予艾滋病感染者家庭更多關愛。
據了解,自2012年起,杜蕾斯品牌和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就開展合作。五年中,杜蕾斯總計通過基金會捐贈安全套逾500萬只,受益范圍覆蓋17個省、市、自治區。今年,杜蕾斯更是邀請國際防艾明星志愿者吳莫愁共同設計了一款限量款公益禮盒,在京東和天貓兩大電商平臺義賣,通過“你買我捐”的形式籌集善款,幫助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完成升學夢想。
豐臺青愛小屋落戶十所學校
本報訊(記者 張小妹)今年本市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增幅有所提高。在昨日豐臺區舉辦的“攜手抗艾,重在預防”活動現場,豐臺區選定10家學校作為艾滋病知識教育試點單位,以“青愛小屋”為課堂,提高學生的防艾意識。
據悉,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第四中學等10所試點學校開設的“青愛小屋”,將配備專業的師資力量、完善的培訓課件和工具,作為學生性教育、艾滋知識教育的課堂,傳播防艾、性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青愛小屋的建設是豐臺區試點的開始,接下來將作為傳播健康知識的平臺繼續推廣。
大學生教高中生學戴安全套
本報訊(記者 雷嘉)“接吻會傳染艾滋病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哪幾種體液中?”接受培訓之前,對于這些問題,高一學生大多數的回答是不知道。昨天,一堂艾滋病防治常識的普及課在良鄉中學舉辦。接受培訓的是高一年級的450名學生,授課的則是首師大良鄉校區紅十字會的幾名大一學生。
由房山區疾控中心和首師大合辦的“同伴教育進校園”活動從今年初開始啟動,在房山區多所初高中進行了防艾常識的普及。在世界艾滋病日的前一天,這一活動來到良鄉中學。剛下課的高一學生帶著好奇心嘻嘻哈哈地走進學校禮堂,看到講課的女生比他們大不了幾歲,開始還沒當回事,但當主講人趙書迪拋出幾個問題后,大家開始被鎮住了。隨著大屏幕上出現死于艾滋病的名人照片,主講人講到艾滋病潛伏期可長達8年、至今沒有有效疫苗等知識點時,全場安靜了下來。
但是,這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顯然不能在這個話題上保持冷靜。當講課的內容進入“艾滋病毒傳播的方式和渠道”時,現場又沸騰了起來。幾名膽子大的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性行為的整個過程都要戴安全套,才能有效預防艾滋病;乳汁與血液一樣,是五種傳播艾滋病毒的高危體液之一……經過培訓,這些問題大多能被同學們帶著羞澀準確回答出來,但難免還是引發全場哄笑。
全場氣氛在“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套”這個環節達到最高潮。當主講人邀請10名同學上臺,在香蕉上學習怎樣戴安全套時,近百名同學爭相舉手。雖然熱情高漲,但還是有人把安全套戴反。“你不行,換我來吧!”臺下沒被邀請的男生大喊道。
房山區疾控中心在區內四所中學進行的抽樣問卷調查顯示,對于“共用注射器吸毒或危險性行為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這個問題,接受培訓前的知曉率只有七成,課后知曉率達到100%;對于“保持單一的性伴侶可比較有效預防艾滋病”,培訓前的知曉率不到六成,課后達到95%。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市紅會為“紅絲帶之家”送愛心禮包
本報訊(記者 雷若彤)昨天下午,市紅十字會來到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慰問艾滋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志愿者以及部分感染者代表,并為他們送去價值8萬多元、共620份的“愛心包”,“愛心包”里有大棗、燕麥片等健康營養食品,還有毛巾、洗發水等生活必需用品。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些“愛心包”都是社會各界通過市紅十字會捐款渠道捐助的。
慰問現場,一位在地壇醫院接受治療十余年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說到動情處,不禁落淚:“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這些醫生、護士和志愿者的照顧、陪伴,讓我明白了生存下去的意義。”十幾年的光陰,他早已與“紅絲帶之家”的志愿者和醫護人員成為好友,昨天是他定期來拿藥的日子,他特意帶來了自己手工做的蛋糕,分享給“紅絲帶之家”的醫護人員、志愿者和病友們品嘗。
據了解,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市紅十字會都會來到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慰問,這既是一種傳統,也是市紅十字會與“紅絲帶之家”的眾多合作之一。自1999年“紅絲帶之家”成立以來,地壇醫院與北京市紅十字會共同建立了“門診、病房、‘紅絲帶之家’”三位一體的救助體系,確保每一位在地壇醫院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都得到最全面的照顧。
此外,“紅絲帶之家”還專門配備了心理輔導人員,及時關照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心理狀態,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同伴教育、臨終關懷。在慰問活動中,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調動社會力量和志愿者共同防艾,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北京市紅十字會先后在60余所高校開展青年同伴教育班1000期,直接受益人群達3萬余人。
公益組織免費為7000人次檢測HIV
本報訊(記者 張小妹)世界艾滋病日到來前夕,公益同志網淡藍網昨日透露,今年1—11月,該公益組織共為7000余人次提供免費的HIV檢測咨詢服務,其中近30%的來訪者此前從未做過檢測,共發現300余名初篩陽性。接下來將在北京地區繼續擴大檢測咨詢服務點。
昨日,淡藍網聯合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共同舉辦“青春零艾滋”防艾公益活動。活動現場,中國疾控中心性艾中心主任吳尊友披露,今年1—9月份,在1.2億檢測人次中,新診斷艾滋病感染者9600多人,其中20-29歲是感染人數最多的。總的來看,性傳播占到94.2%,異性傳播占到66.7%,同性傳播占到27.5%。據吳尊友介紹,在全國1.2億人次的檢測中,以前多是在醫療機構或疾控機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線上應用軟件來接觸檢測機構,這些為我們艾滋病防治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也能夠很好地作為預防艾滋病的重要平臺和渠道。”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肝炎HIV性傳播疾病高級顧問曾寶玲博士說,對于感染HIV的年輕人,可能是由于他們害怕知道自己感染的狀況,拒絕去檢測,還有是害怕如果一旦感染之后,會面臨一些恥辱、歧視等等。我們應該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來傳播正確的信息,包括我們現在使用的網絡。
檢測是防艾的重要手段。據悉,今年1—11月,該公益組織共為7000余人次提供免費的HIV檢測咨詢服務,其中近30%的來訪者此前從未做過檢測,共發現300余名初篩陽性。目前在北京地區該組織與各疾控中心合作已開設了3個站點,在全國7個城市與當地社區組織合作開設了12個站點。未來,淡藍公益還將繼續加強與各地疾控中心、社區組織合作,擴大淡藍快樂檢測室的覆蓋范圍。同時,淡藍網表示,將向“社會組織參與國家艾滋病防治基金”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用于支持中國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防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