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和小寒哪個節(jié)氣冷
小寒更冷。
小寒是指每年陽歷1月6日(或5日)至20日(或19日)這半個月。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古代對小寒的解釋為:“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于極也”,由于還未到冬季最冷的時候,故此節(jié)氣為小寒。與小寒相對應的物候現(xiàn)象為“雁北鄉(xiāng)向,鵲始巢,雉鳥鳴”,此時冬季即將結束,雁鳥飛向北方,萬物開始活動起來了,而此時農(nóng)作物大部分也已收成,家家戶戶準備辦年貨,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小寒要比大寒冷,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兩個節(jié)氣。小寒意味著還沒有到寒冷的極點,它與大寒是相對存在的。大寒是指每年陽歷1月21日(或20日)至2月4日(或3日)這半個月。不少人認為,大寒才是最冷的時候,但我國各地氣象資料顯示,小寒要比大寒冷。
據(jù)介紹,一個地方氣溫的高低,與太陽光的直射、斜射有關。太陽斜射最厲害的一天是冬至,冬至前后雖然光線斜射最厲害,但地表層還有自夏季以來積蓄的熱量作“后備軍”。小寒期間,需得到和放出的熱量趨于相等,也就是地表層貯存熱量最少,所以,小寒節(jié)氣天氣最冷。這類似于一天中最高溫度不是出現(xiàn)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時左右。小寒過后,溫度逐漸增加,所以大寒的平均溫度反而比小寒略高。
小寒氣象諺語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正處在“二九”末期、“三九”嚴寒將至之際。小寒節(jié)氣,東亞大槽發(fā)展得最為強大和穩(wěn)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wěn)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并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每年天氣都有差異,有的年份小寒并不冷,預示著大寒要冷,故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根據(jù)小寒的冷暖情況用來作長期預報的諺語有“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天氣晴暖,預兆明春天氣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