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評價
周先生是老一輩語言文字學家,已屆耄耋之年,但是論學術思想他卻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周先生所以能夠這樣,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從世界來看中國。
——蘇培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國亮、周有光等九位百歲老校友,用知識改造社會、用文化重塑民族、用奮斗書寫自我,是一百年來無數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王生洪(復旦大學校長)
周先生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
爸爸說過,觀察自己的一生要跳出自己。后來他的確跳出了自己。他從中國人的識字問題,到世界文字發展、比較文字學,進而研究人類文化發展規律的問題,研究結果出了三本書。他對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系統地把知識組織起來是很有幫助的。
——周曉平(周有光之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家庭情況
周有光的夫人是張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昆曲研究家。張允和的曾祖父張樹聲為晚清高官,父親張武齡是民國初年的富商,熱心投資教育;張允和有六個兄弟、三個姊妹。四個姐妹中,大姐張元和嫁給昆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即為周有光的夫人,三姐張兆和的丈夫是作家沈從文,四妹張充和嫁給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Hans H. Frankel)。張允和與她的三個姐妹同為上海中國公學的第一批預科女學生。葉圣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與張允和同學,兩家的兄弟姊妹們便已相互認識。1928年周有光、張允和同在上海讀書時,交為朋友。1932年上海發生戰亂,為了安全起見,張允和借讀于杭州之江大學,適時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眾教育學院,兩人開始自由戀愛。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張允和結為夫妻。結婚整1年時,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兒子曉平,1935年又有了女兒小禾。1941年全家在重慶避難,女兒小禾患盲腸炎夭折。1959年,孫女周和慶出生。1993年重孫出生,取名周安迪。
因為敬佩周有光的博學,他的連襟沈從文曾送他“周百科”的外號。
人物事跡
從《西游記》到《資本論》
周有光的祖上在江蘇常州是望族,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書香門第,藏有很多書,“不過全是文言的。”
作為出生在晚清的周有光,小時候接觸的依然是《三字經》之類的書,“那時我們家的書很多,隨便我看,但書都是文言,我都看不懂,小時候我對《三字經》也不感興趣,”給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西游記》。
1923年,周有光進上海圣約翰大學就讀,“那是教會學校,圖書館隨便去看,那時我不僅看中文書,也看英文書,”那時的周有光受到左傾思潮影響,由此便決心閱讀《資本論》,“對我們來說,《資本論》很重要,但是那時沒有中文的,我埋頭苦干閱讀英文版,結果看不懂,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內容看不懂。”由此,閱讀的樂趣往往就跳躍在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二遍的懂之間。
“周百科”的由來
從小時候開始,就讀了很多書,喜歡看《西游記》是周有光還記得起的,至于其他的書,則因為“太多了,說不上來了。”不過,周有光還清楚地記得對自己終身受益的書,那就是《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周有光的書房中,《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是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周有光專門有一書架擺滿了《不列顛百科全書》,共三排,從上至下分別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到了后來更有趣,改革開放時期,中美兩國要搞文化合作工作,當中有一項就是要翻譯美國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周有光竟然做了《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位編委之一,其他兩位編委是劉尊棋和錢偉長。“其實,《不列顛百科全書》本來是英國的,因為二戰期間英國的很多企業都賣給了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是如此。我們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不過由于當時國內購買力很差,就壓縮成10本,稱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為“周百科”。
語言學家的“前世今生”
周有光最初是搞經濟學的,對金融特別熟悉,解放初期還寫過《新中國的金融問題》、《資本的原始積累》一類著作。不過,在周有光家里卻很少可見經濟方面的書籍。周有光解釋,自己所住的隔壁就是辦公樓,有一個小房間全都放著他的經濟學書籍。不過,離休后,他把這些書全部捐給單位圖書館了,“我已經改行了,不搞經濟學了,而搞語言文字學了。”由此,在周有光的書架上所列的大都是語言學、文字學的書:《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外來語詞典》、《常用構詞字典》。
離休后,周有光開始隨便看書,主要看世界歷史、各地研究文化問題的,這成了他研究的另一個興趣點。書架上也多了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很重要,之前的歷史不是全球化的,這兩本書卻有全球化的眼光。”
110歲華誕
2016年1月13日,是有“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的110歲生日。在即將迎來周先生的生日之際,1月10日上午,“文化巨擘世界公民———周有光110歲華誕座談會”在首都圖書館舉行,并以此向即將迎來110歲生日的周有光祝壽。
與會的20多名學者、評論家分別發言探討周有光的治學精神、思想境界在當下的意義,以及對他的高壽之道與“仁者壽”關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