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區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發,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發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黃河三角洲地區
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山東內陸地區對“二月二”的講究更多,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圍糧倉。農歷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滿族
“薩滿教”認為萬物均有神靈,依照“薩滿教”的說法,各種神仙從二月二這天起,都活躍起來了。滿族人家在二月二頭幾天就磨黃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餡,到二月二,早早起來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頭年臘月宰的豬,先留給祖先,在年三十上供,過了初六,就把豬頭放到倉房,這個豬頭一直等到二月二磕開烀著吃,此舉為“龍抬頭”。這一天滿族人還有“領龍”之俗,用草木灰從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彎曲如龍,稱“引龍”。然后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年年剃龍頭,長大成人定會龍騰虎躍、金榜題名有出息。老滿族人崇拜各種龍,認為全家吃豬是為蒼龍祈禱,孩子們剃龍頭也是為使這條神龍早抬頭,特別是孩子們都戴著龍頭龍身龍尾嬉樂游戲,把龍的全身都擺動起來,這是祈禱蒼龍一躍千里,龍騰高空。
二月二印脾
這天天剛亮婦女們就起來,她們在院子里和大門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畫上各種不同的圓圈,圈內畫個十字,在八點來鐘,她們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開,讓孩子們趴在十字中間,肚子帖地印脾,孩子媽媽則在圓圈旁邊禱告著:“印脾十字中,龍盤圈里形,帶走腹中病,肚子永不疼”。這段禱語并不是人人都會的。一般婦女的禱詞是:“龍王爺、蛇仙,你們保佑我的孩子,不得大肚子食水病。請龍王、蛇仙順著硝龍畫的圓圈行走,多走幾遍就把孩子的食積帶走消除了”。
這種“印脾”的舉動,是提醒婦女養育孩子,飲食有節,不知己吃生冷零食,以免孩子們得上“食積”,亦稱“食水”,即腹中有硬塊等癥狀,醫生亦稱此病為“痞疾”,是消化系統病癥。
二月二熏香
二月二這天,滿族旗人起大早,在倉房的糧囤子里上香,一個糧囤中插十二根金錠香或綠香。因為把香插在糧食中,燒到香根就自消自滅不能出現意外火災。
婦女們到處上香,房山墻垛的墻縫中插香,有縫就插,因地而宜,把過年時所剩的香頭或是半截香,插在墻縫中,就連房子基礎石縫中也插上香。她們也很注意安全,插地墻縫、石縫中的香可以不去管它,而插在窗臺上、抱柱的柱縫中的香頭,一會兒一察看,直到香火燒盡只剩香灰才放心。
二月二熏香,從院子各處一直點到室內,有縫就插,這一天被稱為熏蟲日。因為大部分蟲子從二月二開始動彈了,這些糧食蟲、蛀蟲均屬害蟲,各家在春頭子還沒等興揚就熏起來看,婦女們認為這一熏,一年家中屋里不遭害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