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丁光宏:你包括我們大學的老師,對跨界的學科專業也不一定很了解,所以你要學生把每個專業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是不切合實際的,它這個專業組的話就是有一個共性,比如說我這個人喜歡物理,那么工科類的或者理工科的專業選擇起來都會比較簡單,它和那么一個個專業去挑去排序,還不一樣。
浙江的志愿填報,一步到位直接報考到某一個專業,要么考得上,要么考不上,不會再有調劑專業現象發生。但對上海考生來說,如果達到了某一個院校專業組的投檔線,又進不到所報的前四個具體專業,仍然會面臨是否服從調劑到其他專業的問題。如果服從,專業可能不太喜歡,如果不服從,又有落檔的風險。所以對考生來說,學校和專業怎么權衡,愿不愿意服從專業調劑,依然要慎重考慮。
上海高三學生 古宇昕:我覺得一個學校的氛圍是最重要的,專業當然也很重要。
上海高三學生 劉洋:因人而異吧,就看每個人心里對你的目標是多執著,或者對那個專業是多不喜歡,有調劑的話還是在報之前要想清楚,萬一我想去的專業被調到另一個,我非常不喜歡,那么在選的時候就要慎重得多。
今年無論浙江還是上海,考生和家長會面臨一個共同的新問題,那就是由于錄取模式的改變,原來一所大學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單一分數線,而現在同一所學校里,不同的專業或專業組合,會有不同的分數線甚相差很大,這樣一來,作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個高校報考和錄取的分數線、人數、排名等數據,參考價值肯定有所偏差,這對考生家長的選擇無疑又增加了難度。
上海高三學生 李智洋:我覺得是這樣,某些學校被認為突出的專業,分數線可能比原來它作為一個學校整體的分數線就會高了,這樣的話填的時候就要比以前更加講究策略一點,有沖的有保的。
今年,上海還首次把填報志愿的時間改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這也是最后一個由高考前改為高考后報志愿的地區,對上海考生來說,就有了更多消化新政策和從容理性應對的時間。
對于高校錄取改革也是新考題
高考改革,一方面是滿足民生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要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從這個角度上,大學也是利益相關的一方,而這次上海浙江的錄取改革,對高校來說也會一道需要認真面對的新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