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章認為,我國高鐵票價調整應充分體現公益性與商業性的統一,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循序漸進。把東南沿海D字頭列車調價作為試點是可取的,因為東南沿海屬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就高收入人群和商務人士而言,快捷、舒適是出行首先考慮的因素,對票價的漲跌相對不敏感。
國外高鐵車票的定價體制是怎樣的呢?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日本和德國都是由高鐵公司根據運營情況自主確定高鐵票價及其優惠方案;法國高鐵車票由政府制定一個基本價,這個價格隨著價格指數的變化,每年進行適當調整;鐵路公司可以在不突破基本價格的前提下,依據市場供求狀況,發布各種優惠價格。
孫章坦言,考慮到我國平均工資收入與經濟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高鐵G字頭列車的票價略微偏高,而D字頭列車的現行票價在合理范圍內。他建議,參考外國高鐵公司的這些做法,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下屬鐵路企業,在執行上限票價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靈活的促銷方式,如學生票、往返票、老年票等各種優惠價格,盡力爭取客源,使更多較低收入者共享高鐵的便捷與舒適。
鐵路市場化改革可期
票價調整被認為是鐵路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運價靈活,不僅可以提高鐵路對市場的敏感度,加快鐵路總公司融入市場的步伐,也可以使鐵路行業的收入預期與經營環境有所改善,提高鐵路行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從而活水養魚。
孫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國首條吸收社會資本建設的高鐵線路就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省內,適當提高高鐵的收益率,有助于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高鐵領域,從而有利于高鐵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去年12月,杭(州)紹(興)臺(州)高鐵在浙江臺州正式開工建設。這是中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PPP項目,由民營資本、中國鐵路總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團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建設,其中民營資本占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