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的營銷,像是一個波譎云詭的江湖,誰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有些“網紅”公眾號,發一條微信,分分鐘就能收獲“10萬+”的閱讀量,背后團隊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可有些公眾號的“光環”,卻來自一條“危險的捷徑”。
日前,邳州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件,撬開了依附于微信上的增粉、刷量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這個犯罪團伙通過木馬程序植入,將全國各地94萬部手機當成隨意玩弄的“肉雞”,給一些花錢的公眾號增粉、點贊,刷閱讀量,獲利高達100余萬元。
微信偶爾“閃退”,背后竟有玄機
閑暇之余,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公眾號文章,成了很多人打發時間的方式。邳州市民王先生就是這樣,可今年4月的一天,他發現微信有些異常。
“下班后把手機給孩子玩,孩子下了個程序后,我發覺微信‘閃退’。我上網查了,說可能中了木馬病毒。因為微信綁了銀行卡,我就挺擔心的。”當邳州市公安局運西派出所社區民警來走訪時,王先生跟民警說了這種情況,關機重啟后微信依然會“閃退”,疑似中了木馬。民警隨后進行初查,并上報邳州市公安局網安大隊。
生活當中,微信“閃退”時常出現,可多數人并未在意,因為重啟后手機能照常用。可這次王先生的微信“中招”,委實有點怪。網安大隊擴大偵查后有了新的收獲,王先生的微信“閃退”并非個案,而是由一款專門針對微信制作的木馬造成的,全國各地不少人“中招”。
94萬臺智能手機,被這伙人控制
邳州市公安局隨即成立專案組,經過追蹤,發現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背后有一個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牟利的作案團伙,而這個團伙在北京、深圳等地均設聯絡點。
隨后,專案組兵分四路,前往北京、深圳、秦皇島、南昌組織抓捕。在當地警方協助下,4個抓捕組蹲守近5個小時后,于5月19日中午一舉抓獲11名犯罪嫌疑人,當場繳獲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作案工具。
經過突審,一個分工明確、人員學歷高、作案技術手段強的計算機信息犯罪團伙的架構逐漸清晰起來。“這個團伙共13人,分為3個小隊,一隊負責木馬技術的開發,一隊負責將木馬植入手機,還有一隊負責聯系有需要的公眾號進行應用推廣。”辦案民警李棒棒說,他們的學歷基本是大專以上,曾從事過互聯網軟件開發,案發前一直有合作。他們智商較高,是為了多賺點錢才決定鋌而走險,從事這個“時髦行業”的。
邳州市網安大隊大隊長馮雷說,這個犯罪團伙已經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這個罪名一般來說,控制20臺就可定罪,而該團伙控制了94萬臺智能手機,顯然是“情節特別嚴重”了。
目前,這個團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嚴某、張某、黃某已被邳州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其他嫌疑人也被采取了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