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道謝 我們的命都是他們救下的
山雨欲來,這是一場有準(zhǔn)備的仗。
7月18日中午開始,曹志宇、王巖松按照上級部署,奔波在排查亮兵鎮(zhèn)全鎮(zhèn)村屯防汛隱患的路上。全鎮(zhèn)13個行政村、16個自然屯遍布了兩人的足跡,他們共排查險情20余處,提前疏散群眾800余人,有效避免了群眾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
然而,這場暴雨來得比預(yù)想的更猛烈、更兇險。
7月20日晚,天空像被撕扯開一個口子,雨水傾瀉到安圖縣亮兵鎮(zhèn)。亮兵村告急、會財村告急、普光村告急……亮兵鎮(zhèn)正遭遇著一場百年不遇的洪災(zāi)。
19時30分,會財村傳來險情,村內(nèi)與外界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會財大橋橋基被沖壞,大水隨時可能進入村里。曹志宇和派出所副所長王欣剛把硅石礦屯50余老少婦孺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就和剛剛辦案返回的王巖松再次踏上危途。
“他們趕到現(xiàn)場拉起警戒線,把老人、婦女疏散到安全地帶,之后帶領(lǐng)青壯年護橋。”財會村黨支部書記范洪斌回憶說。
曹志宇、王巖松動員村里青壯年砍樹,幾次跳入洪水中打木樁加固橋梁,兩端的橋墩。大部分的村民沿著民警們加固的危橋順利抵達(dá)安全地帶,而有些村民因行動不便轉(zhuǎn)移緩慢,曹志宇、王巖松又在危橋與安置點之間往返數(shù)次,將52名受困群眾轉(zhuǎn)移到安全地點。
21日0時48分,普光村告急。這是個朝鮮族村,實有人口60余人,大多是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和兒童。接到轉(zhuǎn)移命令后,可難住了60歲的普光村村黨支部書記許粉玉。
“那個時間大家都躺下睡覺了,我就用廣播一遍遍地通知,讓大家都撤出來。這倆孩子來得特別快,頭腦也靈活,幫了大忙啊。”許粉玉說。
凌晨1時許,曹志宇、王巖松開著警車沖進普光村,他們開始從距河邊近的村民家開始轉(zhuǎn)移村民。由于很多村民只會說朝鮮語,曹志宇、王巖松用不熟練的朝鮮語簡單地會意,隨后便是不斷地催促聲“巴利巴利”(朝鮮語:快點)……電力中斷、通訊中斷,暴風(fēng)雨中的村落一片漆黑。兩名民警在齊腰的深水中挨家挨戶搜尋,意外發(fā)現(xiàn)87歲的樸順玉還滯留在家,老人患有阿茲海默癥,一人獨自生活,眼見水已經(jīng)沒過地炕,曹志宇迅速將老人背在身上,王巖松在后面托扶,艱難前行了50多米,將老人背到安全地點。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兩名民警用手?jǐn)v、用臂抱、用肩背,村里村外來回奔波了十余趟,直至把所有村民全部轉(zhuǎn)移完畢。5分鐘后,洶涌的洪水瞬間淹沒了地勢低洼處的房屋,村民們后怕不已,由衷地感激兩位民警:“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連命都沒了。”
安頓好普光村的村民,兩名民警不放心會財村的危橋和那邊的情勢,執(zhí)意要返回去支援。許粉玉不曾想到,王巖松臨行前叮囑自己的一幕竟然成為與他們的訣別。
2時40分許,兩名民警離開普光村。當(dāng)警車駛上必經(jīng)之路鳳棲大橋時,長約70米的石拱橋突然坍塌,警車隨著崩塌的橋面頓時被滔滔的洪水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