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三大定位:
——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域
——生態價值實現先行區域
——世界生態教育展示樣板區域
三省分布:
四川——
◆面積20177平方公里,包括岷山片區和邛崍山—大相嶺片區
◆主要涉及綿陽、廣元、成都、德陽、阿壩、雅安和眉山七個市州
陜西——秦嶺片區,面積為4386平方公里
甘肅——白水江片區,面積為2571平方公里
記者昨日從省政府官網獲悉,國家日前正式批復《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野生大熊貓種群高密度區、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大熊貓局域種群遺傳交流廊道合計80多個保護地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總面積達27134平方公里。
四川20177平方公里
涉及成都等七個市州
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地形地貌最為復雜、氣候垂直分帶最為明顯的地區之一,擁有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等在內的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具有全球意義的保護價值。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因人類活動加劇、特大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因素,其種群已退縮至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六大山系。同時,野生大熊貓也被分割在33個局域總群,其中22個種群個體數量低于30只,具有滅絕風險。特別是18個種群個體量低于10只的,具有高度滅絕風險。
根據《方案》,四川劃入大熊貓棲息地面積201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七成以上,主要涉及綿陽、廣元、成都、德陽、阿壩、雅安和眉山七個市州。這些棲息地分別屬于岷山片區和邛崍山—大相嶺片區。劃入部分在功能分區上,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和科普游憩區。陜西和甘肅兩省的劃入區分別為秦嶺片區和白水江片區,面積分別是4386平方公里、2571平方公里。與四川一樣,功能分區同樣分為三大板塊。
三大定位
含川陜甘80余個各類保護地
根據中央批復,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定位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域、生態價值實現先行區域、世界生態教育展示樣板區域。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將會對川陜甘三省大熊貓棲息地中80余個各類保護地進行整合,增強棲息地的適宜性和聯通性,讓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保護典范。
具體工作上,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圍繞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探索可持續的社區發展機制、構建生態保護運行機制、開展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等五個方面展開試點。
主要為,保護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抓好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強化森林草原防火體系和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通過生態修復等對受損、退化、碎片化的棲息地進行恢復改造。
采取自然措施,恢復棲息地連通廊道建設,建立大熊貓野生種群遺傳檔案,實現野生種群管理的精細化,完善人工繁育-野化訓練-放歸復壯野生種群機制。發揮大熊貓作為旗艦物種的傘護效益,對同域分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實施搶救性保護。(成都晚報記者 林姝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