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高鐵“劃好跑道”
1991年,當國內還在爭論中國該不該建高鐵的時候,鐵四院組織勘測隊開始京滬高鐵第一次勘測,開啟了中國高鐵建設的序幕。
“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在京滬高鐵已經開始了真刀真槍的實踐。”中國勘察設計大師、鐵四院總工程師王玉澤說。
京滬高鐵是我國提出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從前期研究到建成歷時21年,僅論證過程就長達18年。在這期間,無論京滬高鐵上馬的呼聲高漲還是寥落,王玉澤和團隊始終堅守陣地。在長達十多年的論證過程中,鐵四院先后4次對京滬高鐵組織了大規模勘察設計,摸清了京滬高鐵徐滬段沿線600余公里的“家底”,確定了最為關鍵的線位與站位。
“在這一過程中,鐵四院編制完成了《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定》等多本技術規范,為高端起跑的中國高鐵‘劃好了跑道’。”王玉澤介紹,京滬高鐵啟動最早、標準最高,成了中國高鐵發展的系統平臺。可以說,其他項目是在京滬高鐵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京滬高鐵設計理念出眾,在深厚軟土路基處理、最長最大跨度橋上鋪設無砟軌道關鍵技術、建設成綜合性交通樞紐、創新牽引供電技術、高速弓網受流技術、CTCS-3級列控技術、GSM-R無線通信技術及行車安全保障技術方面具有獨特創新性,獲準專利400余項。
正是在這一高標準的“跑道”上,2010年12月8日,CRH380A動車組曾經創造486.1km/h這一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時速。
除了“最早”和“最快”,鐵四院還貢獻了中國高鐵的“最多”。王玉澤介紹,目前,鐵四院勘察設計高速鐵路1.3萬余公里,設計建成京滬、武廣、鄭西、鄭武、滬寧、滬杭、杭長等30多條高速鐵路,已建成運營里程近一萬公里,約占全國投入運營高鐵的一半,是中國乃至世界高速鐵路設計里程最多的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