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國高鐵邁入“2.0版”
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世界上首條開通運營超千公里的高速鐵路——武廣高鐵;世界上第一條大面積濕陷性黃土高速鐵路——鄭西高鐵;中國首條時速300公里山區高鐵——合福高鐵……
在這家勘察設計院長長的成績單背后,是包括精密測量與三維選線技術、無砟軌道技術、橋梁技術、地質路基技術、隧道技術、大型客站技術、接觸網技術、通信信號技術、動車維修技術等在高鐵創新方面的諸多成果。
3個礦泉水瓶上下垂直摞在一起,高鐵列車以35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馳,經過20多秒瓶子不倒。這一景象,描述的是去年6月鄭徐高鐵聯調聯試時的情景。
鐵四院鄭徐高鐵軌道專業設計負責人韋合導解釋,3個瓶子不倒,得益于采用了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較此前京滬等高鐵采用的德國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平順性和精度均更勝一籌,且每公里造價節省12%~15%。
2009年,鐵四院聯合國內科研單位開始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砟軌道,開發了國內第一套“三型板無砟軌道布板制造和鋪設一體化軟件”,軟件計算精度達到0.01毫米。“這一軟件打破了德國壟斷,還使得我們的三型板每天安裝塊數比德國二型板更多。”韋合導還透露,德國二型板無砟軌道的承軌槽需要用幾千萬元一臺的機床進行激光打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型板則不用打磨。
2016年7月15日,就是在這條首次全線采用三型板的鄭徐高鐵上,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河南商丘民權特大橋上成功實現了時速420公里交會和重聯運行試驗,創造了運營線動車交會時速的世界最高紀錄。時速420公里的交會,相對時速超過840公里,瞬間暴增的極強吸引力對軌道系統、供電系統等各環節均是一次世界級考驗。
在韋合導看來,中國標準動車組和CRTSIII板式無砟軌道的結合,代表了目前中國最成熟的高鐵技術。“這種軌道結構更平穩、安全性更高、耐久性更好,由于其優秀的綜合指標,也被鐵路總公司稱為‘全國高鐵的2.0版’。”(記者 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