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量子密碼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唯一途徑
昨日下午,廣東省網絡安全宣傳周高峰論壇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安全專家鄭建華等進行主題演講。鄭建華針對目前開始流行的幾種密碼方式進行解析,他表示,刷臉支付安全隱患大,生物密碼必須與傳統密碼相結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另外,鑒于目前我們使用的通信系統還是建立于傳統數字技術之上,他認為量子密碼并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唯一路徑。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動網絡實名制,但鄭建華坦言,目前網絡實名制還存在一些技術難以實現的地方。比如,在使用動態IP的情況下,溯源查證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鄭建華認為,為網民建立一個“數字身份”,即將網民信息寫入身份證芯片中,或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另外,目前我國安全插件的使用也存在不足。具體來說,下載任何程序,都應該同時安裝相對應的安全插件,這樣才能解決隱私泄露等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刷臉支付”開始成為一種新潮流。鄭建華介紹,生物特征識別包括指紋識別、面部識別等,由于指紋等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性,基于生物特征的識別技術受到網絡密碼開發者的青睞。“但是,這些方式也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要實現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遠程支付,最安全的方法應該是傳統密碼與生物特征密碼相結合。”
近年來,隨著量子傳輸技術的發展,在網絡安全研究領域,“量子密碼”研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鄭建華認為,量子密碼不應是未來解決網絡安全的唯一路徑。具體原因有兩個,一是目前整個通信系統使用的還是傳統技術,解除網絡安全隱患還需要依賴基于數字原理的密碼技術。另一個問題是,量子密碼目前在傳輸效率、系統穩定性方面還存在不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