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立方”和“內力覺醒”是怎么忽悠家長的
在北京昌平回龍觀吉晟別墅住宅群深處,有一所名為“內力覺醒”的大學。“校舍”是一棟200平方米、3層樓的別墅,該機構有20多名新生入學,年齡從7歲到16歲不等。記者調查發現。該學堂號稱“中國第一所少年兒童大學”,但并無教材且混齡教學,學生每周都有所謂覺醒課,每天要進行冥想,還存在對學生體罰的現象。(《北京青年報》9月25日)
那些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培訓機構“忽悠人”的套路……就在上個月,有媒體曝光了一家名為“腦立方”的培訓機構,其宣稱“蒙眼能辨色”“七天成詩人”;這次所謂“中國第一所少年兒童大學”似乎沒那么玄乎,但“內力覺醒”還是透露出濃濃的神秘色彩。只是,任何“神話”都是用來被打破的,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內力覺醒”大學里并沒有什么過人的“內力”,有的依然是滿滿的套路。
拋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是不少培訓機構的慣用伎倆。“腦立方”主打在短時間內“開發”孩子的右腦,“內力覺醒”大學如其名所示,號稱要喚醒孩子的“內力”。稍作分辨,不難看出,這套概念編排實在太過拙劣。雖然標榜為“精品私塾”,但不僅沒有教材,甚至連正式的機構招牌都沒掛;所謂的“軍事化管理、艱苦化生活、歷史化熏陶……”的辦學模式,更無任何新意,所依仗的不過仍是“懲戒+洗腦”的傳統套路。所謂特色的冥想課,按照學生的理解,其實就是“閉著眼呆5分鐘。老師就是讓我們放松”,“藝術覺醒”則是由老師一起帶著看電影……如果這樣的教學能夠喚醒內力,是不是太有點侮辱“內力”一詞了?
縱是如此粗糙的忽悠套路,卻不乏追捧的家長,原因何在?其實,“腦立方”也好,“內力覺醒”也罷,其重心與其說是真要“育人”,不若說是“撫慰”家長的焦慮。比如,來“內力覺醒”大學的孩子,要么學習成績不佳,要么愛打架,甚至與老師關系不好,即通常意義上教師和家長眼中的“壞孩子”。動輒25萬元一年的學費生活費更是完成了對“受眾”的篩選,既能保障學校的收入,又能體現學校的“精品”定位。于是,那些具備經濟實力又苦于管教不好孩子的家長,自然愿意“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