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攜帶倆小瓶,一瓶是用來自衛的辣椒面,一瓶是救命藥
跟蹤小偷被以貌取人當成同行
“我這人喜歡打抱不平,瞅見啥事不合理就想管管。”張斌說,在接連抓了幾個小偷后,昔日案件頻發的市場上平靜了許多,他也被組織和商戶們推選為市場治保委員。“不論商戶還是顧客,看見他們的錢白白被偷,我就坐不住。”于是,他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反扒之路。
為了長期抓賊需要,他喬裝成了反扒“江湖”里永久不變的主題。不少時候,他會把攤位的生意交給小兒子張永利打理,自己從租住的房中出發,穿著一身老年服,戴著一副老花鏡,加上稀疏的頭頂、瘦弱的身軀,50多歲的他秒變和藹可親的“老大爺”。
“一般來說,小偷對上年紀的人沒啥戒備心理,打扮成那樣便于跟蹤。”張斌說心得。他記得有一次在寶雞汽車站,當看到“獵物”在公交車站得手后,就快步上前抓住小偷的衣服。“大哥,別聲張,分你一半”,小偷以為這身裝扮的老張也是同道中人,令他哭笑不得。
張斌說,抓賊這么多年,很多事情讓他難忘。2000年秋的一天清晨,他剛把攤位擺好,一名30多歲男子急匆匆走過來說:“老板,我要刻一枚村里公章,抓緊。”“你刻公章做啥用?”“家里賣牛,已經找到買家了,人家要村里蓋個章,證明這牛是我的。”
一番交流后,又看了男子身上沾的塵土及雜草,張斌心里有了數。“公章不能刻,得有村干部來才行。”男子頓時著了急,“叫你刻你就刻,100塊錢夠了吧。”張斌說,當時刻枚章才幾塊錢。他假裝答應,看似不經意地問,“這頭牛是偷來的吧,要不咱倆合伙干?”
遇到“同行”,這名男子放松了警惕,稱他趁夜里翻墻進入一戶村民的柴房中,并在土墻上挖了個洞將牛偷出,“已和屠宰販談好價錢,給了200塊定金,拿來證明再給剩下的800”。
張斌趁著去衛生間工夫,悄悄給派出所打了電話。偷牛的男子隨即被帶走。經現場指認,這頭牛懷有身孕,值五六千塊錢,當時牛主人一家急瘋了,派人四處尋找。在得知原委后,他們專門給張斌送了一面錦旗致謝。張斌說,事后他得知這名偷牛賊被判了8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