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6月6日電 記者6日從廣東省檢察院獲悉,2017年以來,廣東檢方共審查起訴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218件463人。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當前計算機網絡犯罪呈現智能化、內外部人員勾結、多種犯罪交織等特點,犯罪主體也趨年輕化。
檢方通報的案例顯示,在東莞市第二市區檢察院辦理的劉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中,劉某利用自己是大運營商渠道商的身份,通過QQ聯系一名外號JIM的男子,以700元的價格買入“信息寫入”的非法軟件,利用該非法軟件模擬身份證讀卡器的數據向中國移動公司官網實名登記系統輸送虛假身份信息,開卡10000多張,并使用該批“電話黑卡”申請注冊QQ賬號或微信號出售牟利。佛山市禪城區檢察院辦理的羅某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中,羅某攻破稅務系統網站篡改企業報稅信息,再通知客戶到稅務局或自助終端機打印虛假繳稅清單,一個月內多次作案均未被察覺。
廣州市白云區檢察院辦理的甘某等18人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中,甘某在醫藥代表向某等人的引誘許諾下,利用其擔任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系統管理員的職務便利,調取該院統方數據進行售賣。
佛山市南海區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中,馮某等3人利用遠程技術和系統漏洞,非法控制交通違章處理系統,通過中介、二手車行、微信群等平臺大量非法招攬車輛交通違章業務,并按照不同車型、不同扣分層級對應收取每筆50至600元不等的費用,幫助車主抵扣或消除扣分記錄。
揭陽市榕城區檢察院辦理的林某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中,林某利用自己在車管所輔助受理、錄入車管業務的工作之便,進入車管所公安網交管系統“六合一”終端平臺,篡改電腦系統中存儲的駕駛員電話號碼,使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的數據被大批量修改,造成大量駕駛員的駕駛證無故被“盜分”,甚至有個別駕駛員被吊銷駕駛證。
檢方稱,犯罪主體年輕化,以電子貨幣、網絡虛擬財物為主要目標是計算機網絡犯罪出現的兩大趨勢。一是青少年實施網絡犯罪的比例逐漸增加。青少年對計算機網絡應用比較熟練,也容易因為心智不成熟或受人鼓動、引誘和法律意識淡薄而不把非法侵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看做違法犯罪行為。在東莞市檢方辦理的該類案件中,有45名犯罪嫌疑人為90后、15名為85后,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并未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有的認為只是正常“使用軟件”,有的“覺得好奇”,有的覺得“可以賺錢”,有的只是想在游戲中“將幫會里面幾個厲害游戲角色的賬號盜過來,然后將他們的裝備摧毀,他們幫會以后就打不過我們了”。二是一些不法分子將侵財犯罪的目標轉移到網民身上,通過計算機網絡實施詐騙、賭博、非法傳銷的案件呈多發趨勢。湛江市開發區檢察院辦理的胡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中,胡某伙同鐘啟靖購買名為“蹦極”的木馬病毒和“花生殼”軟件,在互聯網上以收購游戲裝備和游戲幣聯系游戲玩家,向對方發送藏有“蹦極”木馬病毒的圖片文件后,利用“蹦極”木馬病毒記錄下對方游戲賬戶數據,然后遠程操縱對方的電腦并轉移對方的游戲裝備或者游戲幣等虛擬游戲財產。
針對當前的計算機網絡犯罪特點,辦案檢察官分析稱,公共信息系統管理方對負有安全管理責任的機構和人員管理不到位,對技術委托方的監督缺失,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如佛山市檢方辦理的馮某等3人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案,馮某所在的公司作為佛山政務網終端機違章處理系統的技術委托方,對技術工作人員疏于管理,致使其能夠利用后臺口令密碼非法修改交通違章信息。此外,計算機管理人員保密責任意識欠缺,防護措施不到位。如廣州市越秀區檢察院辦理的謝某等3人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案,謝某因和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的醫生比較熟,經常趁醫生不在的情況下,進入到診室私自打開醫生未設置密碼電腦,進入到其處方的數據里面下載相關的信息。(完)(索有為 韋磊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