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地公安部門對于小區養狗進行規范,大型犬只、散養犬只以及未辦證犬,強制收留、強制辦證,強化文明養狗規范。此舉一出,市民們拍手叫好。
不文明的養狗行為,不僅僅帶來了衛生安全隱患,還侵占和傷害了公共利益,是“公地悲劇”的一種體現:一塊公共的草地,一位牧羊人希望個人利益最大化,大家群起效仿,導致了草場的過度放牧,草地狀況迅速惡化,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在公共領域,如果每個人只想著私利最大化,最后不僅僅侵犯了其他人的權益,更壓縮了公共利益的發展空間,就像那塊肥沃的綠草地,最終可能變得荒蕪。
抑制這種行為的蔓延,需要加強公共利益空間秩序的建立和管理,積極疏導公眾情緒,以正能量的典型來引導公眾行為,才能有效地削減產生“公地悲劇”的土壤。
某地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將政府部門的一些停車場在非工作時日免費開放,得到市民一致好評。但是推行一段時間后,問題來了,一些人一停停幾天,連人都找不著,不僅僅耽誤其他人停車,還妨礙了政府的正常工作。沒多久,政策就不得不暫停了。之后政府調整公用停車場政策,對于亂停亂放、長期占用者,收取懲罰性停車費,打擊鉆空子者的僥幸心理和占便宜心態,收效甚好。
因此,要想避免“公地悲劇”的出現,不能有法不責眾的心態,更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是小事的懶政心理,而應該積極作為,樹立政府威信。
另一方面,還應該有一些超前思維和提前布局。特別是在一些民生領域,政府的出發點很好,但是實施時面臨的情況很復雜,大眾素質參差不齊,容易跑偏。要想把實事辦實,首先需要集思廣益,不妨在決策前多聽聽群眾意見和建議,多聽聽基層落實者的想法和問題,查漏補缺勝過亡羊補牢。
此外,政府大可以讓社會廣泛參與,加強后端監管,讓群眾也參與到監督之中。如此,既能提升公共事務運行效率,也能夠有效杜絕問題的發生,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