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巡防員安宏三獲獎10萬元
8月20日,房山區召開大安山鄉軍紅路地質災害成功避險表彰會,對大安山鄉趙畝地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安宏三(中)、村黨支部書記王悅堂(右)和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瑞通七處第三專養段山川班班組進行通報表彰。并給予群測群防員安宏三10萬元獎勵;給予大安山鄉趙畝地村黨支部書記王悅堂和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瑞通七處第三專養段山川班班組各5萬元獎勵。
10分鐘
攔停15輛車28名行人
8月11日早8時30分,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K18+350米處山體發生1起地質崩塌災害,方量約3萬方。崩塌發生前,48歲的大安山鄉趙畝地村群防群測員安宏三正對該路段進行例行巡查。發現可能出現地災險情后,安宏三立即向村黨支部書記報告,并在災害發生前的10分鐘內果斷攔停了行經車輛15輛、行人28人。
村黨支部書記王悅堂接到報告后,在迅速趕往現場的同時,向鄉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報告。正在巡查的北京市政路橋瑞通七處第三專養段山川班也及時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在相對安全且便于車輛掉頭的K17+700米處采取了斷路措施。同時,大安山煤礦在接到鄉里的通報后,及時安排安保人員對下行人員和車輛進行了攔截。經過多方的合作和努力,避免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群測群防員
常年監測巡視隱患點
安宏三,這個紅臉膛、質樸憨厚的村民,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是英雄,做的都是最普普通通的事。”的確,在房山,像安宏三這樣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還有340余名,而山體崩塌無人員傷亡的背后,是一支隊伍,一個組織嚴密的群體。
房山三分之一是山區,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是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全區易發生崩塌、泥石流、滑坡、不穩定斜坡及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區建立了防汛減災群測群防機制,各鄉鎮建立起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隊伍,常年對各個隱患點進行監測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組織群眾避險轉移。
群測群防員提前預警果斷施措,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也并非首例。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8月2日17時,霞云嶺鄉莊戶臺村群測群防員石廣利在巡查時發現該村臺兒港口后山體出現裂縫(寬度約10厘米),存在發生較大地質災害的可能,威脅在此居住的7戶17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發現這一情況后,石廣利迅速向村黨支部書記匯報,得知消息后,原房山國土分局及霞云嶺鄉政府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及時進行人員轉移,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最新進展
受災路段將盡早恢復通行
目前,市規劃國土委房山分局正組織專家著手編制《房山區大安山鄉X209軍紅路K18+350米處崩塌地質災害補充調查報告》。房山公路分局將根據該《報告》采取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和治理措施。
下一步,房山區將組織做好地災治理及道路修復施工,盡早恢復通行。同時將繼續組織群測群防員和各級應急力量,繼續加大對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防汛重點部位的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合理處置。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文 房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