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多個市政工程拖欠工程款,農民包工頭去世三年至今被欠上百萬
據中國之聲報道:欠債還錢,這是老百姓最樸素的權利觀念,尤其是農民工的血汗錢,絕不能拖欠,這不僅關乎最基本的市場規則,更關乎社會誠信和道德良心。近幾年來,中央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高度重視。就在今年初,中央還專門召開會議,強調要強化農民工欠薪治理,各地要優先清償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導致的欠薪。
近日,山東濱州的王先生向中國之聲反映,他父親帶著村里的鄉親,在當地干了多年建筑工程。2002年以來,從濱州黃河河務局下屬企業承攬了多項政府市政工程,十幾年來要不到血汗錢。甚至,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三年了,至今還有150多萬的工程款被拖欠著。
工程隊承攬市政工程近9年,至今仍拖欠150多萬工程款
32歲的王成建說,當年,他跟著父親王際堯去濱州市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要賬的時候,還在讀高中。在他的印象中,那時候每到放寒假,家里就坐滿了要賬的鄉親:“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五六,農民工當時都坐在家里等工資,我那時候也放假了,跟他一塊去要。每年這時候滿懷希望地去要,到時候可能就給個兩三萬塊錢,又回來了。”
王成建說,父親王際堯帶著同村的鄉親組成的工程隊四處攬活兒。從1998年開始,和濱州黃河河務局下屬的濱州市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排水工程、公路橋,還有路面,污水管道等等這些,一直干到07年。拖拖拉拉的,工程款一直也沒付全,到現在還欠150多萬。”
王成建向中國之聲記者提供的十多份只有簽字沒有公章的結算單顯示,工程項目名稱有“渤海十五路新開河橋工程”“渤海十五路、黃河六路道路及排水工程”“濱西區新立河橋工程”“黃河五路人行道工程”等等,工程結算時間最早的是2002年11月。
王成建說,父親組織的施工隊成員,基本都是本村或鄰村的鄉親。雖然從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要不到錢,父親還是想方設法先墊付著農民工的工資,“當時領著我們家周圍幾個村的鄉親一塊干了工程,多的有十幾萬的工程款的,連人帶車拉料的那種,有的三萬兩萬的,我父親帶的我們那邊老百姓也不容易,肯定想辦法給人家償還,為了這家里邊的房子都賣了。”
建筑工程是個燒錢的活兒,墊進去的錢多,要回來的錢少。王成建說,到2007年,家里實在墊不起錢,就不敢再從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攬活兒了。當時,總共被拖欠180萬工程款。
“從07年開始去要就不怎么給了。可能每年給個2萬給個3萬,有的時候給個5萬。這樣說說實話連個利息都不夠。”
包工頭父親因病去世,兒子繼續討要工程款至今
事情在2012年有了一些轉機,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又開始兩三萬地給著工程款。因為,這一年,王際堯被診斷出了重病——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還比較難治,他用那個球蛋白,一瓶就五六百塊錢,可能一天就得四五瓶。所以說家里不說是有積蓄了,連還農民工工資,再就是治病,家里所有的積蓄一空,而且還借了不少外債。”
2016年,王際堯因病去世。王成建說,父親去世前,帶著他最后一次前往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要債,當時,父親說過,自己病重,跑不動了,以后就由兒子替自己跑了,為此還專門簽了一份授權委托書。但父親過世三年后,至今還有150多萬的工程款,要不回來,“當時我爸一個朋友還說了,說你這個錢一年給你2萬、3萬,到時候你還是讓你孫子來要。本想是一句開玩笑的話,沒想到還真能成真。當時我還沒結婚,到現在你看孫子都很大了。”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濱州市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記者在當地采訪期間也了解到,這家企業是濱州黃河河務局的下屬企業。包括河務局和濱州市政府部門在內,都知道王成建父親的遭遇。拖了這么多年,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為什么不支付王際堯的工程款呢?
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欠錢屬實,但市里不給撥款,無法支付
王成建告訴中國之聲記者,這十多年的討債過程中,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的態度一直沒有變:欠錢屬實,要錢沒有。理由是,王際堯干的這些活兒,都是濱州市住建局負責的市政工程,市里欠著工程處的錢,他們自然也就給不了王際堯家,“態度還好,就是沒錢!他說我能從市政府要上錢來之后,他就去給我簽字,從市政府把那個錢直接撥到我的賬戶上。”
本月初,記者來到位于濱州一個居民小區內的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三層的大樓里空空蕩蕩。在二層的一個辦公室門口,張貼著一則通知:各位要賬的朋友,因業務關系,我們暫且外出辦公。
昨天,黃河工程處主任田洪臣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承認拖欠王際堯施工隊的工錢:
田洪臣:當時一些工程款沒有到位。這些年連續起來,上一任的上一任也把一些錢給花了,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
記者:是工程處之前的負責人把工程款挪用了,是嗎?
田洪臣:也不單純是這樣。這事情很復雜,總而言之,我給他是這么說的,你要追究說哪個工程的哪個工錢(沒給),我說這事兒我沒法給你解釋。真正的(辦法)就是工程處欠你的錢,工程處想辦法還你的錢就是了。現在有些債務人起訴了我們,我們的賬戶被法院封著了,沒法進行運轉。封了兩年了吧。
記者:那就是在此之前呢?為什么沒有結清?
田洪臣:那時候一些工程款沒有撥給我們。
記者:是市政府的工程?
田洪臣:不光是市政府的,還有地方上的一些債務。都是公家的工程。
2017年,山東省就曾專門下發通知,嚴查拖欠農民工工資,政府投資項目欠薪全面清零。那么發生在濱州的這起欠薪事件,到底該怎么處理?
對方不提供帶公章欠條,投訴、信訪又被“踢皮球”
2017年底,山東省下發的通知中要求,各級政府要抓緊組織力量,對本區域內所有企業和在建工程項目支付農民工工資情況進行拉網式全面排查。對于政府項目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要立即督促建設單位將農民工工資單獨撥付到施工總承包單位開設的專用賬戶,確保在2017年12月底前實現政府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清零。
但顯然,這一通知在個別地方并沒有落到實處。
王成建說,這幾年,他不是沒想過走訴訟的途徑依法替父討薪,但咨詢了朋友之后,還是放棄了:“他說沒有那種帶公章的欠條,或者是結算單,所以說勝算的把握不大,證據不充分。”
事實上,王際堯生前就向濱州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要過相關的單據,但對方一直不給。當著記者的面,王成建撥打工程處多位負責人的電話,在電話里,包括田洪臣在內的多位負責人明確地表示,帶公章的欠款明細,是絕不可能出具的:
田洪臣:那個不好給你打,到時候欠你多少錢可以口頭通知你,這個你放心,賬上都有。我們單位上不會隨便給你更改。
楊福平:你干的活完全是市政府工程,不能打單子,肯定是機密。
王成建說,眼見訴訟無望,他就嘗試著走投訴的渠道。去年,王成建撥打過濱州的市長熱線:“他也具體詳細的問了問,哪一年幾月在哪里干的工程。隨后過了兩天也是給我回電話了,說是我們這個事不屬于他們管理的范圍。”
前幾天,從工程處確認了這些工程都屬于住建局負責的市政工程之后,王成建試圖向住建局確認,到底是不是市政府拖欠了工程處的錢,才導致父親的工程款一直要不回來。住建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這事兒得找清欠辦:“要不你打清欠辦,說說你這個情況,看是不是我們這邊負責。”
清欠辦的工作人員說,這事兒還是得找工程處:
清欠辦:我們這邊沒法給你查。項目叫什么你知道嗎?
王成建:我知道,都是07年以前的了。
清欠辦:07年以前的?哎呦,我建議你先問問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因為你父親是跟著他們干的,你先找他要。不行我建議你先上市政府信訪去反映反映。
其實,早在2017年底,王成建就走過信訪途徑:“當時我就說欠我父親工程款這個事,然后他接待也挺熱情。結果三天之后給我回的電話。說是他找黃河河務局局長了解了情況,包括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也了解了情況,情況基本屬實。然后他說讓工程處具體負責人到時候聯系我看看怎么商量。然后黃河建筑安裝工程處主任田洪臣,他說確實也非常了解我們家庭比較困難,說是也想盡快地還我們。但是就說是市政府欠他的錢,他還不了我們,又回到原點了。”
王成建對中國之聲記者說,黃河工程處拖欠他父親的150萬工錢,已經十多年了。當年,這150萬在當地能買四五套房子,現在恐怕連一套房都買不到。如今,他也不想要什么利息,能把這本錢要回來,都很知足了:“我父親干了一輩子工程,不能也讓他白受苦了,能把本金給我們就行。”
就在昨天(12日),山東濱州當地媒體刊發題為《濱州開展“五進”宣傳形成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強大輿論氛圍》的報道。報道中稱,從3月份以來,濱州市集中開展了以“進企業、進工地、進村居、進市場、進車站”為主要形式的農民工工資政策宣傳活動,宣傳國家、省市關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教育引導廣大用人單位和農民工提高遵法守法意識。
央廣記者 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