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集中開展生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問題專項整治
惠農資金不容跑冒滴漏(深度關注)
核心閱讀
如果養殖一頭豬因病因災死亡,養殖戶只需承擔10元左右的保費,就能得到700至1000元不等的國家政策性保險補貼。然而,這樣的惠農補貼卻成了某些利欲熏心的人串通騙取套取財政補貼的工具。對此,四川省德陽市開展“清險行動”,專項整治政策性生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問題,打一場惠農資金“保衛戰”。
“今天我們召開動員部署會,就是要以解決生豬保險問題為切入點,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讓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日前,四川省政策性生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在德陽召開,四川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鄭東風的動員講話擲地有聲。由此,德陽市開展的政策性生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向全省推廣部署。
2018年9月以來,德陽市在全市開展“清險行動”,專項整治政策性生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問題,截至目前,共核查涉案人員545名,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處分49人、政務處分27人、組織處理393人,公安機關立案查處23人,保險公司內部處理57人,追回財政補貼資金6448萬余元,有效治理了生豬保險領域亂象。
“清險行動”斬斷生豬騙保腐敗鏈條
“按投保頭數固定比例,不論生豬死亡情況如何都能得到賠償……”2018年10月,一封反映旌陽區孝泉鎮畜牧獸醫站原黨支部書記、站長秦某串通養殖戶通過虛假理賠等方式獲取理賠金等問題的舉報信,寄到區紀委監委。經查,2015年至2017年,秦某安排養殖戶袁某等3人虛增標的,向某保險公司投保,并通過虛假理賠的方式獲取理賠金,造成國家財政補貼資金損失60.7萬元,秦某索取、收受養殖戶現金18.7萬元。秦某還假借他人名義購買生豬保險,通過虛假理賠方式,獲利59.95萬元。目前,秦某受到開除黨籍和公職處分并被移送司法機關。
“這起‘清險行動’中查處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惠民惠農資金監管不力、制度存在漏洞等問題。”德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郭宏川告訴記者,生豬保險是政策性農業保險之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推行的一項惠農強農舉措,由各級財政補貼保費,依托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對因災、因病死亡的生豬予以保險賠償,提高養殖戶抵御風險能力。然而,德陽市紀檢監察機關在執紀監督工作中卻發現,黨和政府的惠農強農補貼資金,卻被少數保險機構、基層干部和養殖戶相互串通騙取套取財政補貼,保險從業人員“無中生有”、騙取保險,基層站所“有權任性”、故意放水,養殖戶“少養多投”、虛增保費,三方勾結形成利益攸關、隱蔽較深的腐敗鏈條,擾亂了生豬生產供應秩序,給各級財政造成巨大損失。德陽市僅2016年至2018年被騙取套取的補貼資金就高達6400萬余元,占全市三年補貼總額的38%。
德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國際給記者講了一件他在基層調研時經歷的“奇葩”事:“有個生豬養殖戶在豬場擺了一臺冰柜,我問他冰柜是干什么用的,他支支吾吾不肯說,后來調查發現,冰柜專門用于存放死豬,理賠時就把它拿出來,采取反復拍照、一頭豬不同角度拍照、一張照片多次使用等形式重復申報理賠,保險公司只要收到照片,不管真假,統統賠償,養殖戶不僅收回自己繳付的保費,還額外賺取不少利潤。”
“生豬保險領域騙保問題,不僅擾亂了生豬生產供應秩序,更給各級財政造成巨大損失,給群眾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如若長期發展下去,將讓黨的惠民惠農政策跑偏落空。”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對記者說,市委從政治上看待這個問題,在聽取市紀委監委的專題匯報后,明確要求開展專項治理,以解決生豬保險問題為切入點,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2018年9月,德陽市“清險行動”正式啟動。
“大數據”比對,精準發現異常數據3.6萬余條
6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廣漢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演示了該市執紀監督大數據平臺如何通過比對分析發現生豬保險數據存在問題:“我們把全市的生豬投保數、賠付數、實際死亡數、存欄數等數據全部錄入系統,通過比對分析,迅速發現了賠付數大于死亡數、投保數大于存欄數3倍以上等異常數據。”德陽市運用“大數據”這一手段,對全市2016年至2018年政策性生豬保險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先后發現異常數據3.6萬余條。
針對分析發現的異常數據,全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會商研判,聚焦投保、賠付、監管“三類主體”,以及養殖、投保、理賠“三大環節”,深入排查生豬養殖保險標的認定、理賠核實、資金撥付等方面問題。“我們一方面聘請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對涉嫌虛保的較大投保戶數開展專項審計;另一方面組織紀檢、農業、公安等單位干部和村監委會干部等進行實地走訪,共計出動3000余人次,走訪養殖戶13688戶、畜牧站107個,摸清了2016年至2018年全市生豬養殖保險的基礎數據和工作情況。”德陽市紀委常務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樊平介紹。
在全面核清底數倒追涉案錢款同時,各級紀委監委、農業部門、公安機關、銀保監部門多次組織個別談話、集體談話,敦促相關人員坦白自首、自覺上交違紀違法所得。截至目前,公職人員退繳383.18萬元,其中主動上交占比96.26%;全市共追回財政補貼資金6448.26萬元,其中主動上交3330.25萬元。
“‘清險行動’啟動之初,我們一度遇到了個別部門自查不徹底、不愿配合調查的情況。區紀委監委和區公安分局成立聯合辦案調查組,從一個線索入手,深挖細查,對孝泉鎮農鯉村支部書記陽某某、某保險公司業務員胡某某和涉及虛假養殖戶劉某某等3人刑事立案,打開了全區案件查辦局面。”旌陽區紀委常委蔣銳告訴記者,此后他們又利用監察體制改革后釋放出的治理效能,對涉嫌職務犯罪的承攬該區70%左右生豬保險業務的某保險公司農險部負責人采取留置措施,一舉查清了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養殖大戶三方虛假投保騙保的運作模式,使得“清險行動”后續進展勢如破竹。
以案促改,寫好專項治理“后半篇文章”
6月21日,德陽市旌陽區柏隆鎮南桂村的黨務公開欄上,新張貼了一份保險公司為該村養殖戶楊永海養殖的110頭生豬的投保育肥豬養殖保險的信息公示,上面注明了公示時間、公示地點、承保單號、投保人姓名及聯系方式、保險公司聯系人姓名及聯系方式,并附承保信息明細表。
旌陽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楊麗告訴記者,根據該區最近印發的《2019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要求,保險機構應選擇群眾活動集中公共區域較為明顯的位置張貼公示材料,公示期不少于3天,“這一做法在投保環節多設了一道防線,如果收到群眾舉報,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查處。”
理賠環節這一關,如今也同樣難以作假。6月20日上午9時,記者在什邡市馬井鎮玉馬村的綠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門口看到,馬井鎮畜牧站獸醫尹顯華正對一頭豬的死因進行鑒定,排除疫情、確定其死于支原體肺炎感染后,用染料在其身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叉。“這么做是為了防止被反復理賠。”他解釋。接下來,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先是登記了耳標號碼,然后向養殖公司的負責人出示了保險畜禽無害化處理告知書,由該負責人簽字登記后,通過保險公司的手機客戶端完成了理賠程序。此后,無害化處置公司的工作人員填寫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收集單,由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養殖單位、無害化處置公司、保險公司各執一聯,作為養殖戶申請財政補助經費的原始憑證。什邡市紀委常委李洪告訴記者:“無害化處理是保險理賠的前提條件,把病死畜禽凍在冰柜里虛假理賠的辦法現在行不通了。”
四川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雁飛表示,“我們將把涉農保險保費補貼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作為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姜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