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東莞市政府印發文件,提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如今已經過去兩年半,20日,記者從東莞市水務局獲悉,東莞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示范區的首個試點項目——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已經完成89%的建設,計劃在今年9月主體工程完成竣工。據東莞市水務局介紹,目前,謝崗鎮、大朗鎮、濱海灣新區、松山湖(生態園)等4個鎮(園區)試點區已經完成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有的還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吸納雨水同時凈化蓄水
芳草茵茵、河水澄碧,灰白色親水廊道和紅色綠道貫穿其中……如今的東莞黃沙河東城河道迎來大變“臉”——不僅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而且其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的效果大為提高。
記者了解到,位于東莞東城同沙社區、光明社區、同沙工業園的黃沙河,全長約7.8公里,其中東城段2.8公里。此前由于整個流域內尚未有截污管網覆蓋,生活污水通過市政管網直排入河道,一度成為“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監管的10條黑臭水體之一。2016年11月,東莞市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東城街道投入19.3785億元進行污水治理,建設139.55公里截污管網,并對黃沙河同沙段進行清淤、截污、生態岸線建設、休閑景觀工程建設。
“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還是東莞市海綿城市試點區的首個試點項目。”據東莞市水務局介紹,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于2018年1月施工,計劃到2019年9月主體工程完成竣工。目前該工程已完成約89%總工程量建設。該工程通過因地制宜布置小規模的雨水截留、凈化和蓄水設施;利用現場土方塑造豐富地形,增加地表可滲透面積,結合水生植物過濾渠,優化雨水收集系統,實現對降雨的降峰減流和雨水凈化;通過建設景觀綠化、步行綠道、景觀橋、彩色林等手段,構造居住環境、文化休閑、公共服務的自然生態空間。
多鎮級試點完成規劃編制
據了解,自2017年2月以來,東莞市政府印發系列文件,提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目前,東莞市海綿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初步完成構建,實現了“四有”——有規劃、有方案、有標準、有試點。
根據相關工作方案,東莞全市選取1個市級試點區和7個鎮(園區)試點區,分別為黃沙河流域(市級)、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常平鎮新城中心區、謝崗鎮、沙田鎮西太隆河流域、大朗鎮中心區和清溪鎮清溪水流域等片區。
目前,謝崗鎮已完成轄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以及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松山湖(生態園)已完成轄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正著手編制轄區內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大朗鎮已完成轄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已報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審查;濱海灣新區已完成轄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正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寮步鎮正加快編制轄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以及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市水務局表示,接下來,將扎實推進試點區建設,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開展。
鏈接:
多市已啟動海綿城市建設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省多個城市已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其中,2016年,深圳、珠海成為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及實施方案(優化)》于上月公布,共劃定27個海綿城市建設重點片區,占深圳市2020年規劃建成區面積的24.1%。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到2030年將提升至80%以上面積。
佛山自2015年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在省內較早印發實施《佛山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還系統編制了各類專項規劃及實施方案、技術標準、考核辦法等,推進海綿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