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消防培訓“專業人士”
“教官”帶貨 50元消防器材賣兩三百
日前,一條消防培訓小視頻登上熱搜。一位身著白色制服的“專業人士”培訓時,稱煤氣罐著火不能先關閥門。中國消防官方微博隨即回懟稱,該“專業人士”根本不是消防人員,不要被其誤導。
10月15日,齊魯晚報微信公眾號推送該消息后,大量網友反映稱,曾遇到過這些人到單位培訓。這些“專業人士”究竟是什么人?他們都有哪些套路?一位消防培訓的業內人士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講述了行業內幕。
一邊講案例培訓
一邊推銷自己的產品
李先生是濟南某危化品公司負責安全生產的工作人員。今年2月,他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教官”,經分公司推薦來做消防培訓。
“當時是冬天,他穿了一件深藍色的消防制服,我看他進我們單位時穿上制服,培訓完出門后竟脫了下來。”李先生說,這名“教官”培訓時,一邊播放視頻、講解案例,一邊介紹自己的產品。“不到半小時,他每講一個案例就有個對應的產品,一樣樣從包里往外掏,滅火器、防毒面具、消防鏟、救生錘,特別齊全。”
案例慘烈,培訓完成后,“教官”現場給每人發了一張購買意向表,讓勾選想購買的產品并留下聯系方式。第二天就有另外的人將消防產品送到公司,給員工逐一送貨收款。“打著消防培訓的幌子,實際上是推銷消防產品,最后收據落款是一家培訓機構。”
在濟南某汽車4S店工作的周女士也遇到過幾次。周女士稱,這些人打電話時語氣特別強硬。“通知你單位必須進行消防培訓。我們弱弱地問不培訓不行嗎,他們直接說不行,還責問我們說‘你負責人是誰’。”
講課煽情圖片嚇人
一沖動就會買
這些上門做消防培訓的人是誰?15日,一位曾在此類消防培訓公司工作過的業內人士陳浩(化名),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詳細講述了“專業人士”的真實身份和各種套路。
“我一看視頻里穿白色制服的人,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陳浩說,這些“專業人士”,一般都來自市場上大大小小的消防培訓公司,和正規消防隊沒有任何關系,而是更像普通的銷售公司。
陳浩直言,這些公司最初聯系單位時,常含糊自稱為“某某(如山東)消防中心”“某某消防培訓中心”,但其實有些機構并不存在。這些公司一般不敢自稱“濟南消防支隊”或“山東消防總隊”,否則便會涉嫌冒充國家公務員,構成招搖撞騙罪。
“很多其實就是普通的社會應聘者,沒有任何專業消防知識,經過前期培訓,給幾張稿子,背會培訓話術,就可以直接去講課了。”
陳浩說,這些培訓話術都有固定的一套,每個話術都有對應的案例和PPT素材。“視頻和圖片都很嚇人,有現場跳樓的視頻,第一次聽的人會很恐懼、很毛躁,一沖動就會填寫訂購單。講述的案例雖不至于憑空捏造,但為了講得更煽情,確實會有‘創作’的成分在。”
“教官”講課收訂單
“后勤”負責送貨收款
除了用視頻和圖片刺激受眾,他們的套路還包括“冒充正規消防隊”和“高價銷售消防器材”。陳浩說,培訓人員夏天多身著白色制服,秋冬身著藍色制服,讓人誤以為是正規消防隊。
一些行業內大公司更“邪乎”,制服上還有帶星肩章,甚至還有類似士兵證的工作證。“正規肩章是黃色星星,他們是白色星星,你要真追究星星怎么回事,他們可以說是我們公司評級。”
陳浩說,這些培訓公司推銷的消防器材,往往價格偏高,如常見的家用水基滅火器,出廠價50元左右,他們能賣到280元至300元。淘寶上十幾元的帶安全錘強光手電,他們賣80多元。“包括面罩、煙感報警器、滅火毯等,出廠價幾十元的能賣到二三百。”
在一些機構里,客服部負責訂課,語氣強硬地要單位安全生產負責人的聯系方式;然后“教官”負責講課、收集訂單,后勤部則負責第二天送貨收款。“收入就是底薪加提成,整體參差不齊,從兩千到兩萬都有。”陳浩說。
行業默認“兩不講”
工商和公安不去碰
在不少消防培訓機構眼中,客戶一般分為三級,一級是黨政機關、醫院學校等,二級是規模較大的公司,三級則是賓館、超市等服務行業和小公司,級別越高越容易產生訂單。陳浩坦言,“剛入行的新人,一般都先去賓館、超市等小客戶那里鍛煉一下。”
但業內也有約定俗成的“兩不講”,即工商部門不講,公安部門不講。“工商部門是市場監管部門,肯定不能去撞槍口;公安部門就有消防隊,人家一眼識別你是冒牌貨。我還有個經驗是稅務部門也別講,有次某市國稅局都定了300多件產品,開發票時人家一看稅號不對,全都沒要。”
不過,在陳浩看來,雖然消防培訓機構套路重重,需要警惕,但這并不影響消防本身的重要性,“家中常備一些正規渠道采購的消防器材,提高消防意識,這都不是壞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