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在浙江樂清,樂清市人民醫(yī)院兒科主任張冰的口袋里永遠裝著孩子們喜愛的卡通貼紙,很多小患者都喜歡叫她張阿姨,更愛向她撒嬌。正是這位卡通貼紙醫(yī)生,近日獲得了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而獎章的背后,是張冰守護孩子“卡通夢”30余年的溫暖故事——
一杯又黑又濃的咖啡,是張冰日常的標配。她每日的工作內容排得滿滿的,必須靠咖啡提神。尤其是門診期間,每日從8時開始坐診,原本30個名額的預約量,最多時要接待70多名患者。往往半天的門診時間,卻常常被她延遲到了14時左右。同事們常感嘆,“主任就像吃了一頭牛似的有力氣。”
“有些患者都是從玉環(huán)、大荊等地過來專門找我。”張冰說,每當想到這些特意來找她看病的患者,因“一號難求”而吃了閉門羹,自己總是于心不忍。
張冰的這份善意,也讓患者家屬深受感動,有些了解她的人常常帶著牛奶和面包前來,問診前不談病情,要求她先墊墊肚子,生怕她餓著。
從醫(yī)之路雖然又累又苦,在張冰身上卻很難看到疲憊。“我很熱愛醫(yī)生這份職業(yè),尤其是兒科醫(yī)生,在我心中,孩子就是天使,看著他們純凈的眼睛,心里就歡喜。”因為這份愛,張冰對孩子也特別有耐心。她口袋里的卡通貼紙,就想讓孩子們快樂,減少他們就醫(yī)的恐懼和患病的痛苦。
和患者成為朋友,也是張冰的一項“特殊能力”。她會主動給患者和家屬留下聯系方式,手機24小時不關機,這是她保持了30余年的工作習慣。
早年間,樂清柳市有一位阿婆,她2歲的孫子患有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經張冰診斷,確診小患者為支氣管哮喘,因控制不良反復急性發(fā)作,就診當天已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呻吟不安等表現,病情十分危險。張冰馬上對小患者進行治療。后來,孩子恢復得很快,沒多久就又有說有笑,活潑可愛。從那后,孩子對穿著白大褂的張冰不再恐懼,而是建立了長期的信任與依賴,只要身體不適,就習慣找她看病,而這個習慣,從2歲起一直延續(xù)到22歲。
“他現在都讀大三了,有時候假期過來找我,我都會和他開玩笑,都這么大了,不應該找我看病了。”張冰笑著說道,然而從醫(yī)30余年來,像這樣從小看到大的“鐵桿粉絲”在她的患者名單里并不少見,雙方關系形同親人。
在張冰看來,每一個醫(yī)學生在選擇學醫(yī)的時候,就要明白未來的道路必定是艱苦的,這條路需要努力和堅持,需要保持對醫(yī)學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從醫(yī)能護生命之重,雖然有艱辛,卻總有幸福與之相伴”。(周健 程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