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法定退休年齡到底是多少歲呢?新版法定退休年齡一覽表,一起來看看。
01
男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一覽表
根據《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規定:
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六十三周歲。
具體的男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如下圖所示:
02
女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一覽表
一、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
根據《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規定:
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五十八周歲。
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
根據《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規定:
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
03
如何區分女工人與女干部?
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區分女職工是管理崗還是非管理崗。
根據各地的規定來看,女職工退休時是管理崗位還是非管理崗位主要由企業確定:
江蘇省:
根據江蘇省2022年執行的《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其中就規定,企業應當按照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和本單位的崗位目錄,確定女職工所從事崗位的性質。
女職工從事的崗位性質發生變動時,應及時通過簽訂崗位變動協議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等合法有效形式確定,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變更崗位性質信息。
四川省:
根據《四川省勞動廳印發〈四川省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川勞辦〔1996〕19號)第五條47項規定,工人崗位、干部崗位的劃分由用人單位確定。
勞動合同崗位界定模糊或勞動合同丟失的,可采取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承諾其工作崗位情況。若承諾單位或參保人作出不實承諾的,將承擔不實承諾法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對女職工退休年齡認定標準,可能與人社部門存在差異。由于此類爭議涉及的女職工往往在本單位工齡較長、工資水平較高,一旦被認定違法終止,單位需要支付的賠償金數額頗為可觀。
所以,在實務中,企業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明確女職工崗位性質和退休年齡,提前避免勞動糾紛。
一、確定員工退休時間
2025年起,延遲退休政策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正式執行,根據員工年齡的不同,延遲退休年齡時間有所不同。
企業每年年初統計當年已達到或將要達到最低繳費年限且達到原法定退休年齡的職工,并初步確定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需要通過延遲退休留用的職工,提前與該部分職工書面確認是否申請提前或同意延遲退休,以統籌確定當年的招聘計劃、崗位與工作安排計劃。
二、明確崗位性質
勞動合同是人社部門以及法院認定員工崗位性質的重要依據。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員工崗位性質是否屬于管理人員。
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員工的崗位性質發生變化的,建議用人單位還需要以書面形式明確變更后的崗位及崗位性質,例如勞動合同變更書、崗位協議等。
用人單位還可以崗位管理辦法等制度作為認定崗位性質的依據,但此類制度涉及員工切身利益,需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員工公示。
三、核查員工異議
用人單位在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為由終止與女職工的勞動合同前,需要審慎確定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不能僅依據自身用工管理角度判斷員工崗位是否屬于管理崗,還需要聽取員工的異議。
如女職工對此提出異議,認為自己屬于管理崗位延遲退休年齡應為58周歲,則單位需要對此進行核實。
單位需要向人社部門咨詢、核實員工情況是否屬于年滿55周歲退休的情形。
如女職工對此未提出異議,則單位應當要求女職工向單位提交書面退休申請,一方面作為女職工對延遲退休年齡為55周歲認可的證據;另一方面在為女職工辦理退休手續時,對于“非管理崗”女職工年滿55周歲退休的,人社部門也要求提交其本人的退休申請。
四、通過退休預審進一步降低風險
有的地區已經實行退休預審,比如北京地區,預審最長可以提前一年進行。
單位可以通過向人社部門溝通辦理退休預審,取得人社部門對退休年齡、條件確認的材料后,再終止勞動合同,進一步規避違法終止的風險。
來源:人社部網站、51社保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