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時年56歲的吳佑元接受一個委托后,他就踏上了艱難的求證與調查之路。從湖南省邵陽隆回縣荷香橋鎮出發,吳佑元帶著一張“借條”先后前往張家界、廣州、北京和成都等地。吳佑元說,他只想幫鄰居周炎光弄清楚,周家所稱的這張70年前由賀龍打給周家的“借條”是真是假。
1月14日,邵陽人吳佑元帶著一張借條趕到長沙向媒體求助,他希望通過有關部門和人士鑒定借條的真偽。這張署名為“賀龍”的借條在網上曝光,立即引發真假熱議。15日晚上,湖南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專家看過借條后認為,“疑點太多了”。
來歷:夾在族譜中的“借條”
吳佑元介紹,1989年,周炎光的父親周蓮池臨終囑托周炎光,族譜中有一東西,讓他拿出來去中央。然而,父親病故后,周炎光并沒有找到什么東西。
2003年,周炎光在翻曬周氏族譜時,在雙頁封面中發現有一黑色東西,用刀片刮開,發現是一張八路軍寫給父親的借條。
這張借條上寫明:“借愛國人士周蓮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豬壹條、銀元肆佰貳拾塊、銅錢伍佰塊、小錢十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八路軍賀龍”。立據時間是1945年3月,借款人賀龍,并蓋有賀龍和一位名叫陳菊生的印章。
借條是真是假,周炎光一時弄不明白。因身患殘疾行動不便,他也無法四處調查證實。2005年,周炎光委托鄰居吳佑元進行調查了解。周炎光說,父親周蓮池以前是地主,他想以此消除誤會,證明父親“愛國人士”的身份。同時若能證實借條是真的,當年周家借了錢糧給紅軍,他希望政府能夠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求證:還原借條背后故事
1月15日晚上9點,吳佑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拿到借條后他找到隆回縣委、縣政府、縣武裝部的有關人員多方面初步調查了解,該字據上蓋有陳菊生印章,很有可能是該字據的經辦人和第三人。
吳佑元早前向媒體出示的一份材料顯示,經湖南省收藏協會咨詢、鑒定、監制中心鑒定,該張借條的紙張是老賬本用紙,有油墨“豎欄”,墨跡和印章均呈舊跡,“查賀龍于四五年時曾在湖南地區活動,但仍需對當時發生的事實進一步認定。”
接受委托后,吳佑元先后來到張家界桑植縣賀龍紀念館、廣東黃埔軍校博物館、北京圖書館等地尋找相關資料,雖然獲取了一些信息,但是和該借條掛鉤的證據少之又少。
2014年11月29日,吳佑元來到四川成都警備區石馬巷離職干部休養所,找到曾一直跟隨賀龍的向軒。7歲參軍、9歲長征的向軒被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中國最小的紅軍。向軒今年89歲,他書寫的一份證明材料證實,他在紅軍八路軍期間一直在賀龍部隊,抗日期間(1945年)有賀龍部隊廖漢生、賀炳炎路過湖南寶慶(邵陽舊稱),陳菊生當時是該部隊后勤部長,“該借條系陳菊生經辦,以賀龍首長名義立字據,借條屬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