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信陽驚現“新四軍借條”
2014年11月,信陽市光山縣村民張志良曬出一張68年前新四軍留下的3萬元借條,要求當地政府予以兌換。今年1月16日,根據光山縣南向店鄉村民張志良申請,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對張炎山“借糧款收據”(1946年)真偽進行鑒定(詳見本報2014年11月6日A14版、2015年1月17日A08版)。
借款人后代要賬10年
張志良稱,1989年,其父親張富友在拆建舊屋時發現土墻縫里塞著一個紅布包裹,里面有新四軍給祖父張炎山的老借條。父親張富友曾拿借條找到當地政府兌換,“就給幾百元,我父親沒同意,又拿回來了”。張富友在家務農,已于1993年去世。2005年至今,張志良多次向光山縣人民政府反映借條一事,并要求兌現。當地政府在調查之后仍未實施兌換。
結果出爐專家認定為現代仿制品
“經過鑒定,專家們一致認定張炎山‘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制品。”昨日,光山縣“新四軍借條”鑒定結果出來后,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告知大河報記者。
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公布鑒定結果的同時還給出了相關理由。“縣有關部門已通過電話將該鑒定意見告知張志良,并將鑒定意見原件郵寄其本人。如果張志良對該鑒定意見有異議,建議其向上級文物管理部門提出行政復議。”該局相關負責人說。
家屬質疑要求權威專家重新鑒定
昨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張志良的外甥劉毅。提及鑒定結果,劉毅的情緒比較激動,并表示不認同這一鑒定結果,對鑒定結果中提及的幾個疑點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關于此次鑒定程序,劉毅表示:我們不了解專家情況,如他們的專業、特長、學術水平、人數等,鑒定的專業性值得質疑;這次鑒定對當事人、媒體全都保密,因此其合法性值得質疑;鑒定過程僅30分鐘,對于這么一個嚴肅專業的事件,我們認為,30分鐘之內根本無法完成真正的鑒定。
“待收到鑒定結果原件后,我們將提出行政復議。要求聘請業內鑒定專家參與鑒定,以保證鑒定的專業性;邀請媒體參加鑒定以保證鑒定過程公正性;通過公安機關鑒定筆跡以及印油,以保證其科學性;關于繁體字與簡體字問題,重視我們提出的反證,以保證證明力。”劉毅告訴記者。
本報解密鑒定組是怎樣組成的?
昨日下午,參與本次鑒定的信陽市文物鑒定組副組長、信陽市博物館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夏陽光詳細介紹了有關鑒定的情況。
“平時參與文物鑒定都是3人專家組。這一次我們從市縣組織了10多名專家,開了場鑒定會。但根據慣例,最后在鑒定報告上的簽字,只有我和另外兩名專家。”夏陽光說。
另外兩位專家分別是劉開國,原信陽市考古隊隊長,從事考古工作40多年;花原,信陽市博物館館長,從事考古工作30多年。他們和夏陽光三人都是省文物局任命的文物鑒定專家組成員。
律師說法如造假要承擔法律責任
河南天風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魯義剛表示,這種在革命戰爭年代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如果借條為真,那不僅是簡單的借貸關系,除了應當計算多年的利息歸還借款人的錢財外,黨和政府還應當給予當事人政治上的榮譽的確認和肯定。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群眾出借錢財給新四軍,對中國革命是做出了貢獻的。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如果借條涉嫌造假的話,那就是弄虛作假、捏造事實,想要騙取錢財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得逞,則屬于詐騙未遂,也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種造假行為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如不嚴厲制裁,則容易造成非常惡劣的政治影響。
>>>
昨日上午,光山縣“新四軍借條”鑒定結果出來后,本報微博、手機客戶端第一時間發布此消息,立刻引發眾網友熱議。
無獨有偶,今年1月15日,網絡上曝光湖南的一張1945年由賀龍出具的借條。目前,關于該借條的真偽尚沒有權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