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反腐]監督機制還很欠缺需要社會媒體監督
做了十年的紀檢監察工作,范松青對目前反腐工作有較深了解。
“十八大之后,反腐大見成效。但從反腐角度看,還需要標本兼治,從源頭上治理。否則反腐就像割韭菜,一茬茬地來。”范松青說,治本關鍵還是要建高薪養廉機制等制度,讓官員、公務員體面的工作生活,讓他們從心里杜絕歪門邪道,不去撈好處。
“這種機制需要精官簡政,行政人員數量太龐大了,想高薪都不可能,接下來還得對一些職能交叉的機構進行改革。”現在的用人制度也需反思、改革,現在用人體制是上級任命制為主,“是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少數人,那么就會孳生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現象。”10多年前,范松青做紀檢工作時,就發現有不少“前進中腐敗,在腐敗中前進”的現象。
現在,“邊升邊腐,邊腐邊升的情況還是存在。”與此同時,我們的監督體制也是“少數人監督少數人”,這樣的監督機制還很欠缺,“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基本無法實現。需要引入社會監督,媒體監督。”
對話
媒體監督也是正能量
南都:提到機構改革,你對兩個廣州獨創的局怎么看?
范松青:我在小組討論上說到城市更新局、來穗局的事情。更新局來源于以往的三舊辦,這個職能是和建委交叉的。我對設立這兩個局沒意見,只是希望在機構改革這樣的重大決策時,能更多地引入政協的協商民主。
南都:政協工作8年,你覺得廣州在公共決策方面有哪些改進?怎么看待公咨委?
范松青:廣州的公咨委,是一種對重大事項進行民間議事、決策的集體力量,它代表的是市民利益,是一種民意組織。以前監督,是局限于體制內的監督,這是一種社會監督,新聞輿論監督也是一種力量。現在,有一種擔心,怕監督報道影響輿論導向,其實媒體的監督也是一種正能量,也是幫政府做好中心工作。
退休之后就專心寫書
南都:今年要徹底從政協退休了,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范松青:今天從政協副秘書長職位上辭職了,年底就會退休。感謝市委、市政協領導關心。退休之后,我希望能把個人的三部曲給寫完,書名是《我為改革鼓與呼》。
南都:兩年前對外公布的財產狀況有沒發生變化?
范松青:(遲疑了一會)還是不要了,免得又惹非議。劉曉慶說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我覺得吧,做男人難,做出名的男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