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創新
夫妻倆一起開店堂
考取心理咨詢師證
2003年,田吉利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山西人李蕤蘢。中專畢業的李蕤蘢生意失敗后來到重慶,當辦公室白領,2005年二人結婚。“我看到新聞說北大學生賣豬肉,研究生賣菜,這些事都刺激了我。”田吉利說,她冒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讓老公辭職,和自己一起開修腳店!
“我當時不同意,我一個大男人,怎么能干這個。”今年43歲的李蕤蘢說,“后來她天天給我做工作,說這行有前景,我觀察了半年,決定放下身段放下成見,去嘗試這個行業。”
很快,夫妻二人在大坪正街永輝超市樓下租了個門面,月租2000余元。“當時我不同意她租門面,修腳師傅都是路邊攤,成本低。租門面做店堂生意,做不好是要虧本錢的。”老田說。“一定要開門店,這樣行業才能正規。而且開店堂也衛生安全。”田吉利不但堅持,還提出更讓父母驚訝的想法:她要考心理咨詢師證。
田吉利臥室床頭上,堆滿了各種心理咨詢或心理教育方面的書。“我想考心理咨詢師證,源于兩件事:2008年四川地震后,我在店里說這真是我們國家的多事之秋啊。居然有名顧客跳起來說,修腳妹居然曉得‘多事之秋’這個成語。還有很多來店里的顧客,會情不自禁地向我抱怨生活的煩惱,我只能說些不痛不癢的話來安慰別人。這些事情讓我意識到,如果能提升自己素質,在修腳同時疏導顧客心理,也許會讓自己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2009年,田吉利利用周末和休息時間,自考了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2011年從該專業本科畢業,她又考取了全國統一頒發的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
她的口碑
治好腳病又治心病
顧客喊她小田師傅
“你修腳找大田師傅或小田師傅都可以,他們手藝都好。”昨日店中,家住大坪正街的劉先生說:“不過小田師傅還能談心事。”
修腳店里,一名王姓顧客向田吉利訴說,自己兒子才8歲,老婆就買了個蘋果5手機給兒子,為此他和老婆常吵架。“小孩子可以愛,可以寵,但是不能嬌慣。你們倆的教育思路要一致,不能總是在孩子面前說一個買,一個不買,這樣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田吉利說。
“他們有時候開玩笑叫我田醫生,說我治好了他們的腳氣,耳病,還治好了心病。”面對顧客的贊美,田吉利笑起來:“我還不夠格當醫生,不過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
田吉利說,她的信心越來越足。“我的朋友們目前都知道我在修腳,他們也很支持我。一起學習心理學的同學也說,技多不壓人。我現在體會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是自己去設置的,邁出去了,沒有想象的難。”
為給顧客打造更貼身的服務,田吉利向記者展示她為每一位顧客建造的私人檔案。記者發現,這份檔案圖文并茂,形象準確地表達了顧客的癥結和訴求。
每天面對顧客的抱怨,自己會不會有心煩的時候?“人都會有心不順的時候,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很有必要。如果實在想不通,一定要找個自己信任的人來談心,即使不能馬上解決問題,煩惱說出來了,比悶在心頭強。”田吉利笑道:“我的減壓方法就是找朋友聊天、旅游和看書,這些都能轉移注意力,從而讓自己更冷靜地處理問題。”
堅持這樣做
你也有健康腳
田吉利已有10年的修腳經歷。她說,因為重慶氣候潮濕,比起其他城市的人來說更容易滋生病菌。“來店里的顧客女性居多,因為女生愛穿高跟鞋,指甲容易嵌到肉里,建議女士穿鞋不要超過6厘米,6厘米以上的高跟鞋對腳的磨損很大;男士出汗后不注意換洗,很容易引發灰指甲,所以出汗后襪子一定要天天換洗。”
田吉利說,冬天穿的靴子,大家最好噴灑消毒劑,并把鞋子放到通風處晾干。洗干凈的腳不要自然風干,一定要及時擦干。教大家一個簡單實惠的養腳方法:買瓶白醋,1個月分3次倒在洗腳水中浸泡,可以去死皮消毒。(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郝瑤 冉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