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腳師傅有好手藝不奇怪,但你見過不但會修腳,還會治心病的女大學生當修腳師傅嗎—渝中區大坪正街永輝超市樓下的田師傅修腳店,就有一位掌握祖傳修腳手藝、持正規心理咨詢師證的女修腳師,人稱小田師傅的田吉利。
喜愛讀書的田吉利床頭擺滿了書籍
田吉利在2012年8月就獲得三級心理咨詢師資質
學過心理咨詢的田吉利一邊為客人修腳,一邊和顏悅色地與顧客拉家常。
她的手藝
動作純熟惹人夸 熟客來店像回家
田師傅修腳店位置比較隱蔽,前天重慶晚報記者向附近居民打聽,家住大坪正街的一位72歲婆婆,拉著記者的手要帶路,邊走邊說:“田師傅修腳店,沒有人不知道的。”
大坪正街永輝超市樓下一條昏暗巷道內,走上20多米就到店里。店堂約40平方米,光亮整潔。“你先坐,是修腳還是足部按摩?”記者剛踏進門檻,身穿粉紅色護士服的田吉利就滿臉笑容起身詢問。
修腳師傅穿粉色職業套裝,記者也是第一次見到。看了價目表后,記者要了13元修腳項目,腳先泡中藥熱水,田吉利打肥皂洗手。“他們這里很干凈,你看嘛,手都要反復洗,外面那些路邊攤的師傅伸出手來都是黑的。”一名顧客熱情地介紹。
泡了幾分鐘后,田吉利拿起修腳刀走過來。她手里有3把大小不一的修腳刀,修大腳趾用最大的刀,修指縫時用只有2厘米的小刀。修到指縫敏感處時,田吉利還用嘴吹氣。5分鐘不到,記者沒感受到任何不適,田吉利手起刀落,就把腳修好了—原先嵌到肉里的指甲被削掉,整個腳光滑、指甲平坦。腳踩到地板上,還挺舒服。
“你的腳指甲容易長到肉里。”修好腳后,田吉利不忘笑著囑咐記者:不要穿太緊的鞋子。
“小田,我還是來你這里修放心些,我公司樓下那家修腳店,把血都給我修出來了。”一位女士剛踏進店門就抱怨:“你動作輕又快,還跟我說話分散注意力。”
這時,店里客人越來越多,一些客人進店自己就去開儲藏室的門拿刀具,店里板凳放亂了,一位男顧客還幫著田吉利整理。
“手藝都是跟我爸學的。他是大田師傅,叫我小田就行。”田吉利說。一位姓劉的男顧客幫腔:“你服務得好,關心的話都說到點子上,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她的決定
辭去穩定白領工作 跟著父親路邊修腳
昨天上午8時許,記者又來到田吉利的家,渝中區九坑子路1號。她吃完早飯,正在為一家人準備午飯。
田吉利今年34歲,她稱自己12歲時隨父母從老家潼南來到主城,是看著父親的修腳刀長大的。“上世紀70年代初,我爸爸去揚州學修腳,80年代時,他就在大坪、楊家坪、較場口路邊擺起修腳攤。”10年前,她在成都水力發電學校讀完大專回到重慶,學的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并順利在聯通公司找到話務員工作。但通訊行業不是她的興趣,工作不到一年就辭職了。
田吉利說,她隨后又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與材料打交道,我性格外向,感覺辦公室不適合自己。”她說,她想到繼承父親手藝,做一名修腳師。
父親田貴生今年60歲,老田師傅說起女兒10年前的決定,又是擺手又是點頭:“10年前,她把我氣壞了。我受苦受累地培養出大學生,居然辭職來修腳!”老田說,他想讓女兒干體面、高檔的工作。“但她扭倒我費了兩個月,非要我教她。后來我想,教她也好,讓她認識到這個苦就能早點退出。”
她的堅持
遭受顧客白眼譏諷 一聲謝謝最大滿足
田貴生說,他答應女兒請求后,每天都在等著女兒放棄。但女兒從沒叫過苦累,還天天笑哈哈的。“只有我曉得,她的心里肯定有苦水,但這孩子從小就倔,不會把困難寫在臉上。”田吉利的母親、58歲的羅秀說。
“是苦,跟著爸爸學修腳,夏曬冬冷,吹風吃灰聞臭腳。”說起最初學修腳經歷,田吉利又放出笑聲:“當時最怕兩件事:一是怕碰到熟人,二是怕遇到有腳氣和老繭的腳。”
田吉利說,最開始同學和以前同事都不曉得自己在修腳,她也說自己在某公司上班。畢竟是女娃兒,臉皮薄,真遇到熟人就說是在幫爸爸。“遇到有腳氣的,我就在心里默念,讓我再也不要碰到你了。”
老田最擔心的,和女兒不同。“我最怕她被人瞧不起。”老田說。這樣的事也確實發生過,田吉利記得,一名女顧客惋惜地說:“你的書白讀了,你找不到大單位的工作,去超市做營業員總可以的嘛。”
“在心里抱怨過,但從沒有動搖過。” 田吉利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解決顧客問題后,一聲謝謝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