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時報訊 最近,濟南“山洞男”石志勇的新聞被炒得火熱,而在黃石下陸區(qū)東方山的樹林里,也住著一位類似的主兒,不過,他不住山洞,而是住在林間一座廢棄的簡陋房子里,已經(jīng)5年多了。他從不開口說話,沒人知道他是誰,兩次被送往福利院又跑回山里。近日,楚天時報記者兩次登上山腰,接近了這位神秘男子。
林中小屋全貌
“山人”長得還算清秀
林中住著“陋室男”
3月7日上午9時許,陽光明媚,楚天時報記者隨同東方山風景區(qū)服務處工作人員,驅車直奔東方山,特意探訪這位神秘的“山人”。
從山腳往山上前行約3公里,下車上山,走一段小斜坡,就是“山人”的家了。只見這座簡陋的白墻紅瓦小屋孤單地點綴在林間,走近一看,屋子的左側是兩塊破布搭建的一個簡陋廁所,再往前走,就是靠墻用磚搭建的一個露天簡易灶臺。門口的竹竿上晾曬著一雙襪子。
屋子沒有門,只有一個藍布門簾。走進屋內(nèi),楚天時報記者發(fā)現(xiàn),這座不足10平米的房子被分割成了兩間,正對門的一間是生活區(qū),里面支著一張簡易木板床、一張木板桌,還有一條板凳,木板桌上放著一壺油,還有很多飲料瓶子,屋內(nèi)靠山有一個木窗戶,木頭已有些腐朽,山風可以直接吹進來。另一間房則堆放著木柴。墻角放著一口炒菜用的鐵鍋。屋內(nèi)沒人。“他可能去山上拾柴或采野菜去了,他有時會吃野菜充饑。”東方山風景服務處工作人員說。
楚天時報記者發(fā)現(xiàn),這座屋子很簡陋,屋頂上的牛毛氈因漏雨已經(jīng)長毛,但里面卻收拾得很整齊,尤其是被子,疊成了“豆腐塊”,衣服疊放得很整齊,地也掃得很干凈。
為一探究竟,8日上午9時許,記者再次來到這個小屋,發(fā)現(xiàn)這位“山人”正窩在被子里酣睡。他看起來長得還算清秀,年齡約20多歲,床前放著一雙涼鞋。記者推了他一下,他突然睜開眼睛,顯得很是抵觸,面對記者的問話,他始終保持沉默。
生活多靠好心人接濟
昨日,楚天時報記者聯(lián)系上了轄區(qū)詹愛宇社區(qū)書記占驪華。他介紹,這個男子在東方山的樹林里已經(jīng)生活5年多了。
占驪華說,2009年11月份的一天,當時分管森林防火工作的他意外在山里廢棄的這間屋子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人。“那個屋子是上世紀70年代村民在山上種植枸杞時,臨時搭建用來居住的,后來就廢棄了。屋子漏雨,他后來修理了一下。”占驪華說。
發(fā)現(xiàn)這名男子后,占驪華與他溝通了不下百次,但至今未能聽到他說一句話。占驪華說,他請來民警對這個小伙進行了多次“問話”,但他就是不開口,所以至今不知道其身世。
“我們將他送到福利院兩次,他都跑了回來。后來我讓他幫我當護林員或衛(wèi)生員,每月開他五六百元的工資,他也搖頭不干。”占驪華說,沒有辦法,他只能逢年過節(jié)給他送點吃的,或者給他扔下5到10元錢。“他自己會買東西,附近一個農(nóng)家樂的老板也偶爾給他送點飯菜。他經(jīng)常早上出去討飯,中午提一大包飯菜回來,夠吃一天了。另外,有些香客見他可憐,也給他送一點吃的。”考慮到露天生火做飯很危險,社區(qū)買來石棉瓦給小伙做了一道隔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