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農歷二月初一,龍抬頭的前一天,53歲的廣州增城市初溪村村民葉勤展在自家的水田里忙碌著。幾百米外的家舍里,52歲的妻子賴煥銀,在看著2歲出頭的孫子。她是剛剛經歷了腫瘤切除手術的癌癥患者。她患的是中老年女性易發的子宮頸癌,手術后10個月身體日漸孱弱。
3月20日,三九腦科醫院,一家四口走出病房曬太陽。
70公里外的三九腦科醫院里,葉家的一對兒女都住進了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接受著每天1000多元錢的藥物化療。老大,25歲的葉嚴惠患的是星形細胞瘤,一種介乎于良惡性之間的腫瘤,手術切除2年多后復發。妹妹21歲的葉鳳梅在相鄰的病榻上,處于腦管膜瘤術后康復、化療期,她患的是一種較惡性的腦膠質瘤。葉家父母兒女四口人中,三人在和癌癥病魔作著斗爭。雖然感覺到每一扇窗戶都在緩慢關閉,但葉勤展和妻子、兒女們并不甘心放棄。唯一所仰賴的,只有三畝多薄田,和三畝多的蔬菜大棚。
兒子剛出院 老媽又患癌
老葉很是無奈自己接二連三攤上這樣的事情。
“好不容易把兒子供完了書,從增城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進了廣本,沒想到一年多時間就碰上了這個病”,當時增城的醫生說了一大通老葉似懂非懂的名詞后,老葉唯一的感覺就是這病得治。不管將來得花多少錢。
葉嚴惠患的腫瘤,名叫纖維型星形細胞瘤,Ⅱ級,發作起來頭痛欲裂。
發現得偏早,加上惡性程度相對低些。2011年11月在廣州接受了化療后手術切除。隨后又是長達三個周期的化療。“醫生說用的是頂號的化療藥物,當時的感覺就覺得自己不是在吃藥,是在吃比黃金還金貴的東西。”葉嚴惠向記者說道。好在手術、化療后的效果不錯,葉嚴惠很快從化療帶來的副反應中走了出來,開始正常的工作生活。他的這一次續命,一共花費了9萬多元,好在是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還挺高,自付部分幾萬元。年輕的葉嚴惠覺得自己年輕,肯干,總能將這些醫藥費給掙回來。
常言道的“屋漏偏逢連夜雨,漏船總遇打頭風”,很快成了葉家人的真實寫照。
2014年4月,當時52歲的賴煥銀也得了癌癥———婦科常見腫瘤子宮頸癌,偏中晚期。葉家換了個人來接受癌癥手術和化療,再加放射性損害不小的放療。原本因務農、勞作身體一貫不錯的賴煥銀,身體一下子變得孱弱起來。
賴煥銀不能再幫丈夫打理農田和菜地,家里的農作物收入減少,而且這次治療,花了10來萬,當時的新農合報銷后,葉家花光了積蓄,還開始背負債務。
兒子復發女兒患腦癌
時間過去了半年多,賴煥銀的半年復診沒有發現異狀。但葉嚴惠的腦部又開始鉆心地痛了。籠罩在葉家人上空的陰霾又濃烈起來。
復查影像,復發了。這一次需要開顱手術,切除膠質瘤部分,還得不影響主要的功能區。同時還得兼顧經濟上的考量,葉嚴惠的手術在增城當地醫院完成了。然后又是開始吞服比黃金金貴的化療藥。
從今年1月份開始手術,到3月份住院期間。高職未畢業就半工半讀的妹妹葉鳳梅,一直擔負著哥哥的陪護任務。雖然其間出現了惡心、腹痛,她也沒太在意。直到哥哥出院前,葉鳳梅一次突然暈厥在看護床旁,一檢查,腦部也出現了腫塊。
哥哥出院,妹妹又住進了當地醫院,開顱,切除腫塊。結果顯示右腦室管膜瘤,位置位于右前額部,一種惡性程度比哥哥的高的腫瘤,明確的Ⅲ期(中期)。
老葉頓時覺得命運對葉家人太不公道了。即便是在當地醫院治療、手術,兩兄妹的這一輪治療,一共花了20來萬。而那一段時間家里菜地種植的荷蘭豆,只能賣到0.35元一斤。對子女病情的擔憂和經濟上的重負,讓這個53歲的老農壓力倍增。
而且,一雙子女的治療,還得繼續。用的藥物是更敏感、副反應更好的化療藥物。當然更貴。
特寫
相互激勵病友些微恢復也讓他們激動
3月20日,上午10點,葉嚴惠的手術部位仍然脹痛得厲害。前期在當地醫院進行的顱骨封閉手術,出了點小問題。在轉診到廣州后,醫院決定對其進行一次局部的修復手術,以期幫助其盡快康復。但這種手術,后期必須要消炎、消除水腫。所以,他得停止服用化療藥物,并且接受消炎、抗水腫點滴注射。
抗水腫用的甘露醇只能注射半袋,為方便呼叫護士過來替換藥物,妹妹把病房里的病床讓給了他。四人房里都是腦腫瘤、癲癇切除病灶的患者,其中一個小孩手術后突然從嘴巴里蹦出了一句邏輯通暢、吐詞清晰的話語,率先高興起來的是孩子的媽媽。腦部手術最怕影響的是各種功能,孩子術后第五天說話了、表達了,表明語言功能無礙,很讓家長興奮。
同樣高興的還有包括葉氏兄妹在內的其他病友。神經外科的病房里就是這樣,手術的高危性,術后可能的并發癥,不僅考驗著醫生的手藝,也在考驗著家屬病友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屬們都很清楚。因此任何一點跡象表明,病友能向好的方向發展,那都是能讓全體病友、家屬興奮的事情。“這就好了,這就好了”,葉嚴惠大聲表達著自己的喜悅之情。
一旁的葉鳳梅也露出了笑意,只是眼光未曾離開那注射中的吊瓶,如果袋子內的藥液到了護士畫定的紅線,她得負責幫哥哥叫護士。抗水腫藥物,打多了,會讓她感覺很不安。其實,她也是剛剛服用了化療藥物,即便再少的副反應,也會給這個安靜的姑娘帶來一些不適。
醫生意見
兄妹倆還需30萬診療費
三九腦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蔡林波,一直是兩兄妹診療方案的制定實施者。他也很清楚兄妹倆的家庭實際狀況。“相關的方案是綜合考慮了經濟因素在內的優化選擇,可用可不用的藥物、診療、檢查,都不用,一切圍繞著目前對腫瘤依然敏感的化療開展治療。”
他告訴記者,老大葉嚴惠患的纖維星形細胞瘤,原本是低級別惡性,但復發后加大了診療難度,也基本上沒有了徹底根治的希望。現有的技術能力下,只能保證中位生存期在2-3年,“當然也有特例,超過3年,長期帶瘤生存的案例也有。”
“妹妹葉鳳梅的管膜瘤,屬高級別惡性腫瘤,中位生存期也是3年。但同樣有長期生存的案例。”蔡林波表示,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規范治療和系統堅持放化療基礎上。
短期內,兩兄妹需要接受6個療程的輔助化療,和一個療程的同步放化療。“每人的治療費用在15萬左右,2個人需要30萬。”
蔡林波表示,現有的技術手段不能根治,并不代表不久的將來不會又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案,“進一步延長生存期,甚至出現奇跡的機會是存在的。”
當下,兩兄妹最需要做的還是維持系統、科學的治療方案。
葉家抗癌的希望,目前的基礎是30萬的診療費用,長遠的基礎則是能夠快速發展的現代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