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類的理解中,女性無論是主動地還是被動地剃毛,都是將自己裝作為客體,干凈的腋窩和化妝品、高跟鞋、修身內衣、“起提升作用的”乳罩一樣,都是不自然的假象,為的是塑造出男性所規(guī)定和期待下的女性魅力。
而另一種解釋則更為激進。其觀點認為,腋毛和陰毛,是人類從猿類進化以來身上猶存的兩處原始毛發(fā),具有特別的性吸引力。在過去女性被束縛在家庭
中時,這種性吸引力是她們的男人獨占的,所以男人不介意女人保持這種吸引力;而當女性走出家庭后,她的身體及肌膚進入公眾的視野,這時,原本持有的性吸引力在男性眼中就構成了一種冒犯。暴露腋毛的女性充滿了挑逗的性意味,但男人卻對那個女人無能無力;他們既然無法在身體上控制女人,就只好去貶低那種性吸引力意味太濃的符號。
就像臺灣著名女權主義者何春蕤寫道的:“在這樣一個扭曲的社會中,男人對女人的腋毛有扭曲的看法:一方面借除毛后的毛根幻想女人身上其他的毛,一方面假想面前的女人是尚未長腋毛的小女孩以滿足另一種心理需要。”
然而,要將剃除腋毛完全理解為男權社會壓迫女性的又一例證,可能也有失公允。因為今天,當男性需要在公眾面前裸露上身時,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會選擇剃干凈腋毛和胸毛,以顯示一種文明和教養(yǎng)。比如,在體操項目中,絕大多數(shù)男運動員的腋下都干干凈凈,日本體操名將內村航平不剃腋毛,為此還遭受了不少詬病與非議。
更有人指出,西方女性也不是一開始就剃腋毛的。相關研究顯示,1915年5月,《時尚芭莎》一則以女性無毛的腋窩為特點的廣告出現(xiàn)之后,脫毛在美國才開始流行;1917年,為了增加剃刀片的銷量,威爾金森·斯沃德公司(Wilkinson Sword Company)發(fā)動了一場針對北美女性的宣傳攻勢,力求使女人們相信腋毛是“不衛(wèi)生的”、留腋毛是“非女性化的”,兩年后,它出產的刀片銷量翻了一番。隨著脫毛女士不斷增多,脫毛膏以及其他各種脫毛技術也陸續(xù)產生,陸續(xù)向這一新興市場紛至沓來,謀求分一杯羹。而伴隨著市場越來越龐大,去除腋毛的審美觀在人們的意識中也越來越堅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