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從今年6月14日起至12月31日,我市開展對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充電的安全管理進行排查整治。目前,已進入集中整治階段。
○電動車火災事故頻發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等電動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逐步成為群眾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保有量迅猛增長。但由于安全技術標準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到位、存放充電方面問題突出等原因,電動車火災事故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2017年12月13日凌晨,北京市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白墻子村一村民宅基地自建房發生火災,導致5人遇難。經初步勘查,火災是由電動自行車引發。
2017年12月15日,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谷凱旋小區,發生了一起電動車充電著火引發的火災。
○電動車如何引發火災?
電動車著火往往危害極大,超過一半的電動車火災都發生在夜間充電的過程中。根據過往的案例來看,電動車火災傷亡事故一般發生在晚上充電時。很多人都是在樓道內充電,這個時間段往往都是人們熟睡的時候,即使發現了,往往也沒有時間逃離。電動車放在樓道內,直接把逃生通道切斷。一旦電動車燃燒起來,毒煙迅速向上蔓延,很快會導致整幢樓陷入毒煙密布的狀態,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甚至引發群死群傷火災事故。
電動車起火現象時有發生,大部分是充電時自燃起火,一般有以下幾類情況:電動車自身存在問題,當前電動車質量良莠不齊,部分生產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偷工減料導致電動車起火;電池短路,一般電動車自燃,人們很容易將緣由歸結到電池上來。電池的老化和安裝不規范往往是導致火災的原因;過多充電,也是引發電動車自燃的主要原因。一般情況,電動車充8小時左右的電就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實際情況中,很多用戶為了省事都是直接讓電動車充電過夜,充電12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會降低電池的壽命。
○集中整治在行動
此次我市對電動車停放和充電管理進行整治。目前,集中整治活動各項工作已啟動,各級相關部門組成檢查組,深入一線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檢查是否存在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動自行車及配件,電動自行車停車棚是否隨意搭建、消防設施是否配備到位、是否存在亂拉電線等,對發現的火災隱患現場督促整改,對重大火災隱患進行掛牌督辦。
同時,推動居民小區結合實際,建設電動自行車棚和智能充電裝置,明確專人負責值守巡查看護,落實集中存放和集中充電。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加強日常消防檢查和宣傳提示,及時查糾在門廳、樓梯間違規停放、充電行為。各級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違反電氣安全管理行為。
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居民樓院709個,建成集中停放充電場所107處,落實隔離、監護等防范措施197處,發現違規停放479處,發現違規充電隱患485處,清理違規停放充電隱患647處,有效凈化了全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環境。
○如何防范電動車起火?
如何在源頭上控制電動車火災的發生?要特別注意電動車的主要用電器件,包括控制器、充電器、充電電池和電機等。消防部門工作人員提醒大家在購買和存放電動車時都要多加小心,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買車,要看品牌查裝置 消費者在購買電動助力車時,要注意選擇具有生產許可證、市場知名度較高、知名品牌的電動車,同時注意查看電動車是否具備欠壓、過流保護功能和短路保護功能。
用車,要勤檢查常維護 購買電瓶車必須看清產品說明書并按說明書操作,還要選擇與電動車、充電器、電機型號、規格相配套的電瓶;電動車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類故障,在維修過程中,要選擇專業的維修機構或人員;不得擅自拆卸電氣保護裝置,確保電氣線路和保護裝置完好有效。
放車,要加強車輛管理 實行集中存放的場所,電動車和自行車分開存放,并按照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不得在建筑首層門廳、走道及樓梯間內存放電動車。城中村自建房集中存放電動車的房間應設置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安裝防火門,配備滅火器材等。
充電,要規范布線限時間 車輛充電時應盡量在室外進行,或將電池拆下單獨充電。充電線路要選擇合適的線路,線路敷設應固定安裝,要加裝短路和漏電保護裝置。車輛應避免充電時間過長,應當按照說明書的規定進行充電,充電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