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作為。激勵更多干部擔當作為,既要為基層減負又要添足動力。
如何進一步提振干部精氣神?如何提升服務水平為基層減負?近期,市委書記林興祿到市委組織部走訪調研,就加強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特別對當前一些重點、難點工作直接點題交任務。市委組織部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第一時間組織全市組織系統干部學習研討,先后三次召開部務會進行專題研究,逐條對照問題和要求,提出務實管用的貫徹措施,切實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真正為基層減壓減負。
提升服務水平 實實在在為基層減負
基層干部怎么管、哪些制度該上墻、審批報件能否及時批復……這些都是基層黨員干部能切身感受到的具體事項。面對這些工作,市委組織部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突出實干實效,在理順干部管理權限、用活干部管理政策的同時,改善服務基層內容,著力提升辦事效率、增強服務實效。
服務工作無小事,服務細節暖人心。市委組織部從嚴格規定自身辦事時效入手,針對上級政策明確要求需報市委組織部審批的干部選拔任用事項,制定程序和報送材料目錄,需補充材料的一次性明確,溝通意見一周內答復,審批報件兩周內批復。針對信訪督辦件的辦理,要求在調查反饋后5個工作日內做好補充調查溝通、結束審理,予以了結。針對個人有關事項查核時限,提出對各縣(市、區)委提交的科級干部選任查核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收到后3個工作日內辦理委托。
同時,還專門制定部機關《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若干措施》,從大力精簡文件簡報,統籌壓縮會議活動,規范檢查和考評項目等方面,提出減輕基層負擔的具體舉措。比如,整合考評檢查項目,僅保留基層黨建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兩項內容,并實行“暗訪為主、明察為輔”的督查機制,不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不簡單以領導批示、開會發文、臺賬記錄作為工作落實標準。又如,嚴控牌匾懸掛和制度上墻,除保留村(社區)黨組織標示以及黨群服務中心統一標識外,取消基層黨建其他各類牌子,規范基層黨建上墻內容。
強化正向激勵 旗幟鮮明選任“能者”
在“四種形態”下,不少基層干部被問責,而相對應的正向激勵辦法相對較少、激勵面相對較小,影響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提出了“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等新要求,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選人用人工作、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這激勵那激勵,用好干部最給力。市委組織部將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分級輪訓等方式,全力抓好新修訂《條例》學習培訓;在此基礎上,根據《條例》的精神,對分析研判和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等干部選任程序進行梳理完善,特別是針對干部考察不深不透的問題,進一步改進干部考察辦法,努力考準考實干部。同時,還將結合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用好用足《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的政策要求,注重發揮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探索推動職級能升能降,充分體現擔當作為的擇優導向;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著力破解“四種形態”下受處分干部的使用問題,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
選人用人是風向標,也是激勵干部作為的“指揮棒”。今年,我市將開展從優秀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競爭性選拔鄉鎮副科級領導干部,進一步為基層干部暢通晉升的空間和渠道,讓有能力的干部有路,讓有作為的干部有位。同時,還將開展市直單位領導班子蹲點調研,繼續在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中開展干部專項考核,掌握一批表現較好和較弱的干部,為市委精準使用干部提供參考依據。
主動關心關愛 解決干部后顧之憂
基層干部一邊連著黨和政府、一邊連著廣大群眾,責任重、壓力大,組織關懷猶如和煦春風,既能暖人心又能增動力。2017年,我市制定出臺了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的28條措施,設立1000萬元市級基層干部關心關愛資金。此次,市委組織部在此基礎上,提出從正確對待選人用人信訪舉報、落實“四必談”等方面主動關心關愛干部。
信訪舉報不設門檻,但也不能讓不實舉報毀了干部名聲,不能讓信訪舉報成為某些人誹謗他人的工具。市委組織部明確提出要妥善處置選人用人信訪舉報問題,區分正常檢舉揭發和誣告陷害,對受到誣告陷害、嚴重失實舉報的干部,由黨委(黨組)或組織人事部門第一時間給予澄清正名、消除顧慮。
信任是最大激勵、最大關心。對于基層一線干部,平時多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多與他們談心談話、拉家常,是很管用的正向激勵方式。接下來,市委組織部將繼續落實好“四必談”,即職務變動、崗位變化或退休時必談,工作中出現明顯失誤、造成不良影響時必談,家庭或個人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時必談,在干部群眾中有不良反映時必談。廣泛傾聽基層干部的心聲,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真切地感受到組織部門“家”的溫暖。
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市委組織部務實有效的正向激勵措施,將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為新時代新三明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三明日報記者 林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