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三明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服務發展大局,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強化“一線意識”,聚焦中心任務,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引領社會各界勠力同心,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梅列:積極協商議政敢于擔當作為
一年來,梅列區政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發揮職能優勢,切實履行職能,勇擔當、善作為,服務梅列經濟社會發展。
協商議政有序開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發多元參與,構建小區共商共治機制”兩個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活動。通過課題調研、外出學習考察、召開專題協商會等,形成協商報告,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報告內容詳實,既提出思路,又有意見和建議。三明電視臺“梅列視點”對協商議政情況進行全面宣傳,提升了專題協商的實際成效和社會影響力。
勇于擔當善作善為。積極參與徐碧“城中村”改造項目,主動認領15戶征遷戶和莊氏祠堂的征遷任務,主要領導擔任徐碧“城中村”改造項目征遷三組組長,全體機關干部充分發揚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實干精神,積極入戶宣講政策,主動上門對接,幫助征遷戶做好房屋丈量、商談簽約等工作,實現全區第一個簽約、第一戶騰房。通過2個月的辛勤努力,圓滿完成80戶征遷簽約、騰房、裝修評估、房型預選、房屋補償款確認等各項任務,位列四個征遷組的前列,展現政協良好形象,有效提振干部精氣神。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等功1人,嘉獎1人,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嘉獎1人;區政協機關獲“先進集體”榮譽,5名參與征遷的委員獲區委組織部通報表揚。
三元:打造特色亮點履職提質增效
三元區政協把打造工作特色亮點作為履職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創新推動政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
思想引領聚共識。建立了以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周學習日為龍頭,政協大講堂、委員培訓班、“微課堂”、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為支撐,線上線下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促進政協工作全面提升。
專題協商建諍言。確定了“推進萬壽巖——格氏栲文旅康養帶建設”和“三元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建議”兩個專題協商課題。精心謀劃,精準調研,深度協商,提交建議,為黨政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民主監督齊發力。與區紀委、區各民主黨派聯合開展民主監督工作。由主要領導牽頭,選取熟悉基層情況、有專業知識的政協委員、特邀監察員、民主黨派成員,以及經驗豐富的紀檢監察干部組成聯合監督小組,實現政協“協商式監督”與紀委監委“硬約束”優勢互補、精準發力,提高了政協民主監督實效。
擔當作為有成效。強化一線擔當意識,落實“訪企業、解難題、促‘六穩’”專項行動,累計走訪企業100多家,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疫情期間復工復產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投身“五比五曬”主戰場,參與平安“三率”宣傳、創城迎檢、征地拆遷等中心工作,全面落實各項任務。政協委員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超106萬元。積極履行“委員河長”社會責任,展現擔當作為。
永安:聚力協商民主提高履職實效
2020年,永安市政協在完善督辦機制,凸顯議事特色,形成民主合力等方面不斷發力,推動履職質量提升。
完善督辦機制,提升履職質量。制定下發了《永安市政協重點提案遴選與督辦工作細則(試行)》,通過四方協商,促進“提”“辦”雙方有效互動,推動提案辦理有效落實。落實跟蹤督辦的《關于加強對我市紅色文化保護開發力度的建議》重點提案,促成抗戰公園項目建設啟動,復興堡閩臺抗戰展示館陳列方案獲國家文物局批準,永安抗戰公園項目被列入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重點推進項目。
構筑多層協商格局,協商議事顯特色。政協與黨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年度協商計劃,確定“提高‘一企一策’針對性,加強重點稅源企業培育”和“城市‘七難’如何治理”兩項專題協商議題,推動工作中問題的解決。在協商活動中,把提質增效貫穿于履職全過程,形成了以全體會議協商為龍頭,常委會專題協商為重點,專委會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常態的多層面協商議政格局,全年共開展協商會議8次,提出意見68條。
發揮黨派優勢,協商民主聚合力。重視發揮民主黨派作用,通過強化交流、搭建平臺、拓展空間等方式,促進民主黨派充分履職。一年來,共組織民主黨派委員參加學習120余人次,與專委會聯合開展“政治引領、凝聚共識”主題活動10次。圍繞“十四五”規劃、脫貧攻堅、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城市“七難”治理課題聯合開展調研視察活動21次。
明溪:助力發展超越主動履職作為
一年來,明溪縣政協積極發揮制度優勢,廣泛組織協商討論,建言資政,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中展示新作為、體現新擔當。
積極防疫抗疫。政協機關干部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做好政策宣傳、信息摸排、值班巡邏、境外返鄉人員接駁等工作。發揮海外政協委員作用,聯系省內外資源,發動海內外鄉親,踴躍捐款捐物,共籌集價值200余萬元的口罩、防護服、額溫槍等抗疫物資。做好境外人員暫緩返鄉的勸導服務和返鄉人員的點對點對接工作,嚴控疫情境外輸入。
踐行協商民主。召開2場專題協商會,對“打響‘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品牌,扎實推進明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提升明溪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做強做大‘三新’產業”兩個課題進行專題協商。圍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森林康養+觀鳥旅游產業等8個課題開展調研協商。組織委員40人次,參與城區幼兒入園、環保設施運行、國土空間規劃等工作的民主監督活動。
堅持履職為民。針對縣實驗小學擴建和留守老人兒童服務管理兩個課題開展調研協商,破解民生難題。組織4名委員和2家委員企業參與捐資助學。
強化自身建設。加強學習培訓,強化干部責任擔當。政協干部掛包的3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深入開展“2020,敢拼會贏”活動,落實《加強干部“八小時之外”管理監督工作暫行辦法》,從嚴抓班子、帶隊伍,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清流:著力建言資政凝聚發展共識
一年來,清流縣政協圍繞縣委工作部署,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推進清流高質量發展。
強化黨建聯動,建設書香政協。推進“一學雙聯三爭四建”創建活動,開展“亮燈行動”創建“模范機關”。設立5個功能型黨支部,深入開展“縣鄉村黨建三級聯創”,強化與掛鉤的石下村黨支部結對共建,選派一名干部駐村,助力精準扶貧。把讀書與履職結合起來,豐富“每周一學習”“每月一課”“每年一次委員輪訓”等活動,與嵩溪“玉華書院”、林畬桂花園“學習園地”開展讀書聯席會,努力提升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
創新協商形式,服務發展大局。健全完善專委會“獻題”、政協主席會議“議題”、縣委縣政府綜合“定題”的協商議題提出機制。開展加快氟新材料產業發展三級“開放式”協商,組織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宗教信仰、美麗鄉村等專題文化調研。參與脫貧攻堅、旅游商貿等重點工作和征地拆遷、環境綜合整治等階段性中心工作。積極助推天芳悅潭旅游度假區、中華桂花文化園重點項目協調發展,促成清流溫泉國家地質公園的揭碑開園和林畬桂花特色小鎮核心區的開發建設。
拓展對外宣傳,注重存史資政。開展慶祝縣政協成立40周年系列活動,一系列履職亮點工作在《人民政協報》《政協天地》刊登,編輯出版《幸福新清流——清流城市建設回眸》文史資料,辦好“清流協商議政”微信公眾號,展示政協履職實踐及委員的風采。
寧化:落實主責主業提升履職實效
寧化縣政協聚焦做實做足“四篇文章”、推進“四個著力”、深化“五比五曬”暨“百日攻堅大會戰”,扎實開展調研視察、協商座談、民主監督、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職活動,助力寧化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落實主責主業,提升履職實效。開展“紅色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城市管理‘七難’治理攻堅行動”“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題調研、視察,開展“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對口協商及“推進殯葬領域移風易俗”“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專題協商,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30余條。推薦7名市、縣政協委員參與選聘全市百名“委員河長”。主動與市政協對接,聯系芳略(廈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城郊鎮敬老院、縣社會福利中心開展愛心捐贈活動。
齊心聚力,參與疫情防控。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掛包鄉鎮、村居指導督促疫情防控工作,幫助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協助做好重點人員摸排登記、聚集人群勸導疏散等工作。主動加強與企業界政協委員的聯系溝通,為企業復工復產獻計出力,引導委員企業帶頭落實復工復產工作要求。政協委員為疫情防控累計捐款捐物50余萬元。
舉辦特色活動,拓展交流平臺。結合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8屆“石壁客家論壇”活動,成功舉辦“福建省政協港澳臺僑交流基地”掛牌儀式和承辦全省11家省政協港澳臺僑交流基地負責人首次交流考察活動。
建寧:雙向發力推動發展
一年來,建寧縣政協圍繞中心工作,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積極推動基層政協協商民主活動開展。
建言資政促發展。開展“加快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康養休閑旅游名縣”和“建寧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常委會專題協商;圍繞統籌國土空間布局、做大做強城區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課題開展調研;圍繞城區排污管道截污工作、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優化城區休閑公園健康步道布點布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機制、加強校園安全等課題開展對口協商;圍繞加強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公共文化建設、深化精神文明創建等課題開展視察。全年報送建議案2篇、調研視察報告14篇。
民主監督促發展。選派30名委員擔任28個單位的民主監督員,開展民主監督30多場次。推薦6名委員擔任縣法院人民陪審員,參與了30多件案件庭審工作。對全會期間收到并立案的134件提案辦理情況進行“全覆蓋”督查,一批民生工作和關系群眾日常生活的“小事”得到及時有效落實。
一年中,建寧縣政協組織委員開展各類學習交流討論32場次,編發《建寧政協》信息件70多期,反映社情民意50多條,在上級刊物發表委員履職活動稿件20多篇。組織委員參與疫情防控,落實管控措施,發動委員捐贈疫情防控物資累計98萬元。選派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爭取協調村道建設資金80萬元。
泰寧:圍繞中心協商議政政協工作務實高效
2020年,泰寧縣政協圍繞中心工作,協商議政、建言獻策,政協工作務實高效開展。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進行協商議政。聚焦“培育地方特色產品,加快鄉村振興”課題開展專題協商,提出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培育龍頭、品牌強農”等方面建議20余條。聚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組織開展“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對口專題協商,提出打造小區物業管理“樣板工程”等意見建議10余條。
為打響“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品牌建言獻策。緊扣“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做好紅色旅游文章”課題,開展專題協商,提出科學編制規劃、講好紅色故事、打造“紅色培訓+研學教育”精品節點、實現鄉村旅游融合等意見建議10余條。
深化“五比五曬”,參與疫情防控。完成“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調研和“加快文旅融合、做大做強文旅康養產業”專題視察。牽頭引進“泰寧生態米”加工企業。幫助掛鉤村爭取項目資金,完成道路改造和飲水工程、水利修復等項目建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召開6場(次)議政建言座談會,開展“一對一、多對一”上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供應等問題。發動委員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110余萬元。
調研視察成效更加務實高效。在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等調研視察中,開展形式多樣“接地氣”的小規模、互動式調研活動,在基層召開調研座談會,現場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協商民主進社區,建言獻策在基層,使政協工作更加務實高效。
將樂:聚焦中心工作履職建言獻策
將樂縣政協聚焦中心工作,履職建言,服務發展大局,推動將樂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熱點難點,獻計社會發展。圍繞“將樂縣家政服務業發展”和“紅色文化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兩個課題開展常委會專題協商,組織政協委員察實情、理思路、商對策,呈報兩個《建議案》,提出建議31條;圍繞“創建全國森林城市工作”“山水林田湖草工作”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提出意見建議,為縣委決策部署提供參考;圍繞“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將樂縣僑務情況”等課題,開展對口協商,致力改善民生、鄉村振興和僑務工作,為社會協調發展建言獻策。
緊盯突出問題,獻計改革治理。參與市政協“提升我市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專題協商調研,圍繞“促進我縣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專題,組織委員深入開發區管委會及園內企業和相關部門開展調研,堅持問題導向,提出6個方面、18條具體建議。圍繞“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對口協商;圍繞“飲用水源地保護情況”“學前教育情況”等課題,開展專題視察。
跟進重點工作,服務大局。政協機關放棄春節休假,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戰役,贏得疫情防控和委員企業100%復工復產的“雙勝利”。委員助力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累計90萬余元。機關志愿服務隊入戶宣傳190余次,發放宣傳冊3000余份。
沙縣:一線發力展示作為
一年來,沙縣政協在關鍵領域和急難險重等中心工作任務中,體現政協擔當、展示政協作為。
服務沙縣小吃產業發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沙縣小吃業帶來的沖擊,縣政協成立沙縣小吃產業攻堅組,群策群力,直面挑戰,按照縣委、縣政府“項目產業攻堅年”工作部署,積極推進復工復產,認真開展調研,加大項目招商力度,全力推進小吃產業發展。完成謀劃項目4個,簽約項目3個,投產項目2個。先后與阿里巴巴旗下客如云、美團大眾點評、新浪廈門公司等網絡實力平臺進行對接,就沙縣小吃信息化平臺建設與運營、品牌迭代、產業轉型等進行深度磋商謀劃。
投身防控一線,齊心戰“疫”。團結齊心戰“疫”,積極捐款捐物,各界政協委員共捐款近200萬元人民幣,N95、N90口罩,消毒水、酒精等緊缺物資6.4萬余件,價值52萬元。委員企業克服困難加快復工復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六穩”,落實“六保”,匯聚起了強大正能量。
“委員河長”認真履職,巡河問水。縣政協與河長辦出臺《沙縣政協委員河長履職實施辦法》,明確 “委員河長”的“六個一”履職內容、六方面履職方式、四條履職保障,率先實踐“委員河長”巡河問水的新機制、新舉措。
縣政協服務項目產業發展攻堅年活動,組織政協委員到項目征遷一線視察評議,宣傳征遷工作正能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了七峰疊翠森林公園建設。
尤溪:聚焦主責主業履職提質增效
2020年,尤溪縣政協主動履職擔當作為,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實現“兩個全覆蓋”。制訂下發《中共尤溪縣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通知》,推動政協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不斷完善機關機構設置,增設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增加行政、事業編制。組建7個功能型黨支部,推進實現“兩個全覆蓋”。
加強鄉鎮聯絡組建設,延伸農村基層工作觸角。進一步完善政協鄉鎮聯絡組織架構,以鄉鎮為單位設立15個聯絡組,制定《政協尤溪縣委員會關于加強政協鄉鎮聯絡組建設的意見(試行)》。
聚焦主責主業,推進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精選加快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發揮縣外鄉賢在“五比五曬”中作用、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應急能力建設等議題,召開專題協商會,提出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意見建議49條。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提出涉及全縣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五個方面39條建議。開展專題協商活動,有效發揮縣外鄉賢在“五比五曬”活動中的作用,成功引進香精香料產業園、上海閔行區綠色包裝印刷產業園項目。
錨定工作大局,主動擔當作為。全縣120多名政協委員積極投入疫情防控一線,疫情期間捐款捐物達88萬余元。主動融入“五比五曬”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引進3家輕資產企業。
大田:認真履行職能建設多彩大田
一年來,大田縣政協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認真履行職能,助力新時代多彩大田建設。
聚焦中心,協商議政。圍繞“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議題開展常委會專題協商,圍繞“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加大新經濟培育力度”“農業產業發展”等議題開展界別協商、對口協商,部分建議被縣委、縣政府采納落實。充分發揮政協優勢,參與疫情防控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廣泛發動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捐資出力、支援防疫一線,捐款捐物累計達70余萬元。
緊扣民生,監督建言。調研視察注重傾聽民聲,圍繞“公共衛生服務”“深化市容市貌整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民主監督議題,開展視察監督活動,推動相關工作落實。將民主監督寓于視察調研活動之中,積極組織委員深入廢棄礦山治理一線開展視察,組織提案委員到“中國酒粬時光小鎮”開展調研,及時收集反饋真實情況信息,切中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有效發揮視察調研與民主監督整體效能。
立足一線,高效履職。主動參與縣委“十大攻堅會戰”,認真開展“訪企業、解難題、促‘六穩’”專項行動,助力深化“五比五曬”競賽活動,有序推進13個重點掛包項目建設,成功引進展暉機械項目開工建設、福建木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落戶大田。(三明日報記者 陳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