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公告,建寧縣等12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
截至2020年底,縣內3個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摘帽、51個貧困(空殼)村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18321元,增幅7.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9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7680元……
一項項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建寧縣廣大干群苦干實干,真扶貧、扶真貧,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辛勤汗水。近年來,建寧縣以產業就業扶貧為主攻方向,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以“五抓五送”為載體,全力推進“七大產業扶貧”工程,推動脫貧鄉村經濟持續發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穩步提升,脫貧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聚力產業扶貧
鄉村振興奔小康
1月22日,在濉溪鎮高峰村聶仁忠的家中,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正詳細詢問他的生產生活情況,幫助對接相關惠農政策。
聶仁忠是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正是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他通過建蓮種植、水稻制種,拓寬了增收渠道,2017年順利脫貧。去年,聶仁忠的家庭年收入達到6萬余元。
“去年,我種植了蓮子5畝,雜交水稻制種18畝,收入有了明顯的提升,日子越來越紅火了。”聶仁忠開心地說,這些年來,通過產業幫扶,自己有了賺錢的本事,生活不愁。2014年,高峰村貧困人口57戶200人,2018年實現了貧困村整村退出,扶貧對象實現了穩定脫貧,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得到保障。
“通過產業扶貧,把村里的發展和每一個貧困戶的利益鏈接在一起,‘輸血’變‘造血’,既強了村,又富了民。”林長禮介紹,這些年來,高峰村巧妙地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融合在一起,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村企合作,共同發展建蓮、制種等產業,在聯村建立了蓮子種植基地1000多畝,帶動貧困戶落實建蓮種植面積100多畝。同時,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幫助貧困戶謀劃產業項目、力促創業就業、帶動全村貧困戶脫貧增收。
林長禮表示,村里將繼續推動扶貧產業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努力消除已脫貧群眾因增收、創收后勁不足而導致的返貧現象。
產業扶貧切切實實是建寧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讓全面小康成果更實、質量更高、成色更足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縣里堅持“特色產業”與“新興產業”相結合,制定了《產業扶貧實施辦法》等“1+N”政策體系,扶持發展種子、果子、蓮子、煙葉、林業、旅游、電商等七大產業,貧困戶產業增收實現“短平快”;堅持“重點扶持”與“整村推進”相結合,依托全縣15.2萬畝制種優勢產業,探索“種業整村推進”扶貧試點工作,選擇基礎好、信譽高、實力強的種子企業合作,帶動貧困戶和貧困村增收,全縣有16個貧困村試點種業整村推進,255戶貧困戶制種3327畝,預計戶均增收1.9萬元。
同時,落實貧困戶發展產業1452戶,發放產業補助資金464萬元,產業扶貧資金覆蓋率達到全縣貧困戶93.4%。其中,貧困戶落實建蓮種植226戶1175畝,水稻制種255戶3327.2畝,果蔬種植300戶1556畝,林下經濟1397戶8664畝,煙葉種植35戶793畝,發展其他產業468戶,實現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以上增收項目。
聚力社會扶貧
扶智扶志顯真情
助學貸款,圓了孩子的讀書夢;“代理爸爸”“代理媽媽”給貧困留守兒童送溫暖;“大手牽小手”,對貧困學生家庭精準幫扶……
近年來,建寧縣探索實施“真愛6+1”模式,為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打造溫馨的家,讓每位貧困學生、留守兒童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提升孩子們的幸福指數。
客坊鄉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吳根林,從小父母分開,更不幸的是,2018年父親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
“我已經80多歲了,多虧了政府和社會的幫助。” 吳根林奶奶激動地說。結對幫扶人范錦軍介紹,吳根林一家現在所住的房子屬于異地搬遷房,從嚴田村村里組搬遷至曾家組,政府共補助了13萬多元。
每個月縣、鄉政府都會給予吳根林一家人均500多元的貧困補助及一定的高齡和殘疾補貼,黨員干部逢年過節都會送去慰問物資,許多社會愛心人士也會捐贈一些助學金。政府、學校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幫扶和關愛,讓吳根林在溫暖中成長。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真愛6+1’關愛模式經過摸索、實踐、總結,對學校留守兒童、貧困生的成長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建寧縣教育局局長吳建輝說,2020年以來,縣里共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922人次、118.91萬元,免除學生作業本費、教科書費228.71萬元。
教育扶貧,只是建寧縣搭建橋梁,廣泛開展社會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這個山區縣健全各項制度,利用各行各業優勢,部門聯動,積極開展社會扶貧。強化醫療保障,完善社會大病救助機制,抽調縣鄉村三級醫務工作者239人,組成92支醫生團隊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強化住房安全保障,建立“一個排查、四級認定、三級管理、兩類工程”的“1432”住房安全保障機制,全面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排查和安全鑒定;強化農村飲水安全,全面開展飲水安全摸排行動,涉及貧困戶的410個水源樣本已全部完成水質鑒定,達標率達100%,同時,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飲水安全聯系卡,讓用水貧困戶出現飲水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向供水單位或鄉鎮水利工作站聯系報修……
此外,充分發揮工青婦和工商聯、扶貧協會、僑辦、志愿者聯誼會等橋梁紐帶作用,鼓勵社會組織、非公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寧籍鄉賢參與扶貧開發,“百企幫百村”、“10·17”扶貧日、捐資助貧等活動實現常態化。2020年全縣基層工會共采購蓮子、食用菌、土豆、茭白等扶貧產品200余萬元,42個貧困村快遞覆蓋100%,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問題。(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曾 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莆田市報恩寺塔:巍巍古塔傳宋韻2025-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