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煉鋼屋頂三次除塵系統從2月試運行以來,爐前生產平臺除塵量下降了50%以上……”5月8日,在三鋼集團三明廠區,煉鋼廠運轉車間主任陳濱娓娓道來。
三次除塵系統采用大型布袋除塵器工藝,選用超凈覆膜濾袋,處理后廢氣中的顆粒物排放濃度控制在10mg/m^3以下,達到鋼鐵超低排放要求,預計可削減顆粒物排放量約300噸/年,充分體現了三鋼集團堅持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這是我市走好生態路,繪就美麗山水畫卷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轄區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市區、10個縣(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均提升至100%,位列全省第一;地表水環境質量有4個月進入全國333個地級以上城市前三十名。今年1至3月,我市水環境質量位列全國第23位。
佳音頻傳。4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對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其中,全國因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獲獎勵的城市共5個,我市位列其中。中央財政年度污染防治資金下達后,將由省里統籌中央財政切塊下達的資金,安排一定比例對我市給予獎勵。
良好的生態環境背后,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
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強工業污染防治、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強化大氣污染應急管控等措施,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項目,并印發實施《三明市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推進工業爐窯綜合整治》《三明市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三明市臭氧污染防控指南(試行)》,推動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十三五”以來,三鋼集團三明本部共實施環保項目100多項,其中2019年在全省鋼鐵行業率先完成220㎡燒結機脫硝治理工程,環保裝備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我市持續深入開展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涉砂行為、城鄉生活污水垃圾、小水電生態下泄流量等5個方面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攻堅行動。目前,全市1449座小水電站已退出112座,并取締“十小”企業17家、涉砂點1290處,清理庫區養殖網箱4405個。同時,我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已建成大田縣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建寧縣閩江源頭保護等一批示范工程,并創新機制體制抓好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水生態環境質量日益改善。
堅持改革導向,三明老區蘇區人民勇于先試先行,一項項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改革“落地生根”:在全省率先推行園區整體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創新推出“水質指數”責任保險、深化河(湖)長制改革、探索生態綜合管護模式……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眼下,三明山青、水綠、云白、天藍,百姓對美好環境的期待逐漸變為現實。(三明日報 盧素平 雷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