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踏青好時節,大地處處染芳菲。
春日三明,“花”樣百出,不少景區、公園、鄉村以花為媒,舉辦各色踏青賞花季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樂享春光。
賞春花、品春茶、沐春光……在盎然的春光中,賞花不再只是觀景,人們開始向休閑消費、生態旅游等轉變,為全市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邊賞花邊消費,“賞花經濟”熱潮涌動,不僅美了城市、醉了游人,也火了日子。
“花花世界”讓游人紛至沓來
尤溪縣臺溪鄉書京村競相綻放的油菜花,與白墻黛瓦的書京古堡相映成趣;建寧縣溪源鄉上坪古村辛夷花長滿枝頭,如詩如畫;沙縣區鐵路公園悄然綻放的櫻花,微風輕拂,芳香四溢……
陽春三月,我市各地賞花勝地繪就了一幅幅夢幻般的春日畫卷,為游客開啟了一場浪漫之約。
一部手機、一個背包,退休的王春月帶著這一身簡單的行囊,已經去了三元區格氏栲國家森林公園看栲花,去了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賞油菜花,去了清流賴坊2000多畝櫻花園。最近,她和姐妹們又來到將樂縣南口鎮的櫻花園。
為了與春天約會,王春月還花費上千元給自己買了兩套新中式的衣服,計劃著讓孩子幫忙買一臺專業相機。“我們是一群追花的人,大家一起出來踏青,除了相約賞花,更多是聚在一起吃個飯。” 王春月說。
眼下,建寧已逐步進入桃梨花觀賞最佳時期。走進里心鎮花排村花果山,一簇簇潔白的梨花綴滿枝頭,如云似雪,美不勝收。在這片梨樹林,到處都是“追花人”,大家賞花游園,駐足拍照。
身著國風套裝的游客林丹陽,擺好各種姿勢,讓好姐妹拍下“人在花叢中”的場景。
“2025建寧越野賽暨第九屆花海跑開賽,跑步愛好者不容錯過。”林丹陽約好幾個朋友按時打卡。
櫻花、桃花、油菜花……全市各處的“花花世界”,不僅把城鄉大地裝扮得分外妖嬈,就連微信朋友圈也變得五彩斑斕,芬芳艷麗的花朵成了最搶眼的“網紅”。一波又一波的賞花熱潮將“賞花經濟”推向高潮。
“這些年,賞花游一年比一年旺,我們推出的賞花游也是春天最熱門的線路之一,尤其是周末,市區及周邊的旅游路線深受歡迎。”某旅行社負責人陳先生對此深有感觸。在他看來,異彩紛呈的賞花游,既滿足了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又豐富了春季的旅游產品。
“賞花經濟”為鄉村振興增色
3月18日,永安市上坪鄉龍共村上梅溪春光明媚,桃花盛開。市民李女士和朋友特意從城里趕來,踏青賞花。
為了在拍照時更加出彩,李女士和朋友統一穿著白裙,與粉色的桃花相映成趣。在桃樹下,她們擺上桌凳,一邊欣賞漫山遍野的桃花,一邊閑話家常,享受這難得的春日時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龍共村擁有1000多畝的桃林,其中上梅溪就有200多畝。由于高海拔,全村桃花一般在3月初陸續開放,花期持續到4月底,漫山遍野的粉色花海美不勝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
“去年整個花期,我們村接待了賞花游客五六千人,等到桃子成熟,全村桃子產值五六百萬元,為村民帶來了200多萬元的純收入。”龍共村黨支部書記楊家忠介紹。
每年3月,上坪鄉還會在龍共村舉辦盛大的“桃花節”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賞花體驗項目,打造一個集生態休閑旅游、農業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旅游品牌。在桃花集市上,村民現場售賣桃膠銀耳羹、面茶糕點、艾粿等特色美食,拓寬了增收渠道。
“賞花經濟”的春風也吹到了大田縣屏山鄉。三月以來,大田縣屏山鄉仙居山一萬多株櫻花競相綻放,粉色的花海與青山、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春日絕美畫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今年櫻花季大田縣推出了“櫻海采春之旅”等旅游路線,各旅行社也紛紛推出“陽春三月 女王駕到”“大田仙居山賞櫻花,逛百年鳳陽堡,品特色醬大骨”等賞櫻花套餐,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賞花,賞櫻熱度一路攀升。通過“櫻花+”模式,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等業態發展,實現旅游富民。
“賞花經濟”的興起,也使鄉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提檔升級。為提升游客體驗,大田縣不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了櫻花主題公園、觀景平臺、登山步道,開發了櫻花主題文創產品,形成了完整的櫻花產業鏈。
約上三五好友到鄉村踏青,穿漢服戴古簪赴一場滿園春花“盛宴”,去大自然采摘嘗一口“春天的味道”……從文旅到餐飲,眼下全市正推出多項措施,助力“賞花經濟”熱力升騰,以蓬勃之勢賦能鄉村振興。
以花為媒釋放美麗效應
賞花打卡持續走熱,“賞花經濟”持續升溫,如何抓住這個窗口,整合資源,讓“美麗效應”持續釋放?永安市洪田鎮水東村橫山灣生態休閑農場給出了答案。
打糍粑、做艾粿、品農家菜肴……在橫山灣生態休閑農場,讓游客在嗅花香之余,還能大快朵頤,滿足味蕾。在農家樂里,游客除了品嘗鮮美可口的雞鴨魚肉,還有春筍、艾粿等,讓游客全方位感受春天的味道。
自今年1月底開始,橫山灣生態休閑農場的梅花、櫻花、李花、桃花相繼盛放,色彩明艷,繪就美麗鄉村畫卷。“2月下旬,農場的櫻花進入盛放期,碧桃花也在3月初盛放。我們的桃花有油桃花、碧桃花,其中碧桃種植兩三千株,櫻花也種了兩三百株。”農場負責人羅慶輝介紹。
漫山花海帶來了盎然春意,還帶來了火爆人氣。“春節以來,賞花期持續了一個半月,已接待游客五六千人。”羅慶輝說,特別是周末,單日接待游客量最多時候四五百人。賞花、農家樂、水果采摘……去年,橫山灣生態休閑農場營業額約50萬元。
如何將賞花“流量”轉化為“留量”,走訪中,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攝影師吳赫力看來,一樹簡單的嫣紅,能成為撬動消費的關鍵一環,需要盡可能地做好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每到春天的時候,市民選擇外拍遠遠高于室內棚拍,一個星期就有好幾撥客戶去花海拍照。”吳赫力有一家自己的攝影工作室,這份工作讓他覺得既賞了花,又賺了錢,累并快樂著。
讓寵物跟著一起去賞花,再留下美美的照片,也是不少市民的心愿。面對客戶的需求,吳赫力工作室推出了各款優惠套餐。愛狗人士汪女士認為,花幾百元去花海里留下和狗子的美麗瞬間,工作室服務周到,這錢花得值。
對于游客王女士來說,賞花點的交通是她比較關注的問題。“部分賞花點距離縣城交通便利的地方較遠,可以優化一下交通路線,開通一些季節性賞花公交專線,方便賞花的游客出行。”王女士說。
作為返鄉創業者,“90后”小伙陳昊明認為,拉長“賞花經濟”的產業鏈,既有“顏值”,又有“產值”,可為鄉村振興“增色添香”。他認為,可通過一二三產業聯動,促進農文旅融合,形成常態化鄉村特色體驗經濟,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共富,持續參與鄉村產業鏈的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鄭麗萍 陳莉莉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