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4月8日電(記者馬玉潔)訪臺游客若要尋找地道臺灣味,鹵肉飯可說是不可或缺的選擇之一。不過,在臺灣“遍地開花”的鹵肉飯攤位中如何甄選,也是很多游客旅程中甜蜜的煩惱。
在8日舉行的2017年臺北傳統市場節中,30位市民和3位美食專家在具有10年歷史的“天下第一攤”活動中票選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味的鹵肉飯。
當天舉行市場節活動的臺北圓山花博公園一大早已是人聲鼎沸。很多民眾專程趕來,在近百家販售臺北小吃以及臺灣各地新鮮蔬果的攤位間品嘗、選購。
而最具人氣的“天下第一攤”鹵肉飯比賽在當天中午展開。30位從現場召集的民眾和3位美食專家一起,依次品嘗從臺北各個傳統市場中評選出的10種人氣鹵肉飯,并投下自己“最美味”的一票。
最終,有80多年歷史的“東門城鹵肉飯”和“兩撇嘉義雞肉飯”以相同的比分斬獲冠軍。
鹵肉飯看似“其貌不揚”,卻是臺灣小吃的經典。一碗小小的鹵肉飯只需5分鐘就能吃完,卻需要近10個小時的烹制。“東門城鹵肉飯”第二代掌門人、78歲的黃鐘秀老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鹵肉飯光鹵肉這一步就需要6個小時。
“我們選用的是凌晨現殺的溫體豬小排上面的皮肉(五花肉)。先要將肉汆燙去腥,用手切成肉丁,再放在老鹵里滾開,撇去浮油,反復這樣操作至少6個小時。這樣做出的鹵肉看起來油光閃閃,晶瑩剔透,吃起來卻肥而不膩。”黃鐘秀說。
而“兩撇嘉義雞肉飯”的老板呂建志則對記者表示,他們鹵一次25斤的肉“光切就要半天”。
黃鐘秀說,自己的鹵肉飯奪冠的秘訣就是“遵循傳統”,而呂建志則認為自己突出重圍靠的是對食材的創新。
傳統鹵肉飯以五花肉為主,呂建志則進行改良,選用一半豬頸肉一半五花肉,“豬頸肉肥而不膩,五花肉瘦而不柴”,從而做出一碗更受年輕人歡迎的鹵肉飯。
臺北傳統市場節自2007年開辦以來,致力于通過傳統市場展現臺北的人文和生活風貌。組織方希望透過該活動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傳統市場豐富的能量和活力,也讓游客享受到地道的臺北街頭美食。
而“天下第一攤”活動一直以來都是臺北傳統市場節的重頭戲。該活動每年通過不同主題推廣臺北傳統市場中的特色小吃,已經成功打造出許多頗受歡迎的名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