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8月27日電 (閆旭)2016年,福建批準了1400多個臺資項目,同比增長超過50%。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六區”疊加政策效應持續放大。
在廈門,一條以宸鴻科技、聯電集團、友達光電、冠捷電子等臺灣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光電產業鏈呼之欲出。
“我們目前正在重點研發3D技術與可撓折新材料,這是下一代觸控屏的最新發展方向。”宸鴻科技廈門公司副總經理劉世興近日表示,公司正著力于發揮臺灣的技術研發優勢,深耕與廈門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并吸引優秀臺灣青年就業。
作為大陸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推動建立閩臺生態科技交流與產業合作機制,大力開展閩臺生態交流合作;鼓勵和支持臺灣同胞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投資生態項目,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對臺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最大特色。掛牌兩年多以來,福建自貿區立足于建設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醫療、金融、增值電信、旅游、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臺開放,成為閩臺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
據中國(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政策法規研究室副主任黎發明介紹,已有4家臺資銀行、4家臺資保險公司落戶福州,并在大陸率先開啟臺企臺胞在臺灣地區信用記錄查詢業務。
在被確立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后,福建全力推進口岸通關體系和通道建設,密切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
晉江陸地港構建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國際物流聯通體系,開辟了“海絲”外貿發展新通道,今年上半年進出口額突破30億美元。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說,未來將利用臺灣對接歐美的空運資源優勢,推動對臺海運郵件專線,打造一條“海運+空運”的跨境電商對臺新通道。
去年4月,首趟“臺廈蓉歐”班列已經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將“廈蓉歐”班列起點延伸至臺灣,臺灣的芯片、面板、顯示器等各類產品可借助班列經中亞各國直達歐洲。
設立綜合實驗區6年來,平潭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加強與臺灣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岸融合走向縱深。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平潭率先對臺開放建筑、旅游、醫療等行業,已備案臺灣建筑企業48家,批準設立臺灣旅行社7家、專科醫院4家,采認臺灣執業人員288位。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林文耀表示,今后將進一步擴大對臺開放,進一步擴大采認臺灣行業資質資格,做優做強兩岸產業發展平臺和青年創業平臺,持續深化文化、體育、教育、宗教等領域的交流。
福州新區以打造成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為首要戰略定位,建設對臺航運中心、對臺航空聯系樞紐和對臺信息交流中心,以建設成兩岸交流往來的綜合樞紐;以榕臺青年交流為主題,建設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營地,支持和鼓勵臺灣青年“登陸”創業就業。
從臺灣來到福州三年的彭俊杰已是網龍網絡公司工業設計部總監。他告訴記者,公司長期與臺灣云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已在臺北設立辦公室,將繼續為臺灣青年“登陸”就業提供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