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擊鼓表演,真的挺震撼的。”馬上就要上臺表演了,后臺的臺灣小朋友王佳惠還是忍不住趴在門口悄悄張望起來,“開場舞就已經很精彩了,很期待畬族同胞們后面的表演”。
11日至15日,來自5個部落的116名臺灣少數民族青少年來到福州參加第六屆海峽青年節,先后走訪羅源、永泰等地,與當地的少數民族深入交流,了解彼此文化。福州的風土人情為他們帶來了怎樣的體驗?源遠流長的畬族文化又給了他們怎樣的印象?記者特意進行了探訪。
見證發展:耳目一新的體驗
“那些房子,和古裝劇里的一模一樣!”青云山上,望著遠處古樸的建筑,在臺灣師范大學讀博士的董宜佳欣喜地叫出了聲。見識過了高樓大廈與原生態的山林,第一次來到大陸的她仍然為各種古色古香的建筑所驚訝。
剛剛大學畢業的葉王靖則對各類山峰記憶深刻:“很多山峰像書上所說的重巒疊嶂。”曾在西部地區支教的他對大陸的自然風光也有著自己的理解,“這邊的世界非常大,可以看到壯麗的沙漠,也能找到雄偉的山峰,正所謂地大物博,永遠都不缺少新的發現”。
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飛速發展的經濟與城市建設也給臺灣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僅僅是坐在大巴上的驚鴻一瞥,但美麗的城市已經給排灣部落的麥先生一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前只知道大陸經濟發展很快,現在過來轉一圈才發現,高樓大廈和臺北也差不了多少了!”
交流文化:在互動中學習
“拜托,不要擋住光哦。”羅源八井村內的畬族民俗館內,排灣部落的高曉晴聚精會神地盯著面前畬族師傅的刺繡,不時詢問刺繡的針法。幾名游客湊上前來擋住了光,她連忙讓他們移開位置,為刺繡留出足夠的光線。“學了幾招不錯的針法,也知道了不少有趣的圖案,回去以后可以繼續練習了。”觀賞完后,她興奮地表示。
葉王靖表示,了解大陸少數民族文化的特色正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雖然此前沒有太多的了解,但相似的服飾以及竹竿舞等運動仍讓他有一些熟悉感:“同樣都是少數民族,大家的文化還是頗有淵源的。”
“交流之外,也希望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在同畬族同胞們的聯歡會上,剛剛表演完舞蹈的卑南部落領隊車龍泉很快回到臺下,觀看畬族同胞們的表演,“我們的舞蹈崇尚熱情,畬族的舞蹈更加含蓄,相似的舞蹈內容,如何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對我們舞者也是一種啟發”。
傳承傳統:最好方式是走出去
“事實上,我們近年來也在嘗試創新,加入了一些街舞或者西方舞蹈的元素,但是今天聯歡會上表演的還是最為純正的傳統舞蹈。”聯歡會的后臺,車龍泉向記者解釋了此次演出的用意,“也是希望大家能夠真正地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向更多的地方推廣”。
“要真正地傳承好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還是走出去。”臺灣領隊林瑋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臺灣的少數民族還習慣于生活在自己原有的村落內,團里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來大陸,希望這次的行程能夠讓更多的少數民族青年了解大陸這個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一方面可以吸收更為優秀的元素,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人接觸我們的文化,從而喜歡上我們的文化。”
在羅源的行程中,賽德克部落、泰雅部落、卑南部落同竹里村、前房村、八井村3個畬族村簽約成為“兩岸少數民族友好村”,林瑋杰表示,這會是臺灣少數民族青年走出去的重要一步,雙方未來還會在重要的節慶日里相互邀請,更加深入地了解、推廣傳統文化,臺灣少數民族青年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大陸。(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阮冠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