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震業:我這次是代表浙江大學參賽,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學運會,感覺很新鮮,意義很特別。
學運會有非常濃厚的校園氣息,比如比賽場地、住宿、食堂全都在學校里,身邊都是學生,雖然說運動員本身也是學生中的一員。
但其實我自己一開始也有點不適應,因為學運會是晚上比預賽,上午比決賽,跟職業比賽一般在晚上進行決賽不同,所以對我來說比較難調動狀態,不過這可能也是學生運動會的特點吧。
徐嘉余在大學乙組男子50米仰泳決賽中獲得冠軍,打破賽會紀錄。
WHO——何人
學生運動會,誰是主角?
鐘秉樞:我們討論一項賽事的質量,主要看4個方面,一是賽事核心價值、目標體系,二是它的項目設置和參與程度,三是它的傳播、理念,四是商業運營、營銷。
從賽事核心價值、目標體系來看,我覺得學生運動會這樣的設計還是有問題的,因為中學生的比賽跟大學生的比賽是不一樣的,價值不一樣、培養的目標不一樣,競技水平也不一樣,這樣混在一起比賽就會顯得很復雜。
最簡單的一個方面,學生的組織管理,會比過去更麻煩,因為大、中學生的管理是兩回事。
記者:說到核心價值,學生運動會到底是強調參與性,還是強調競技性?如果學生運動會的目標是展示校園體育,推動體育教育的發展,那么職業運動員的參與豈不是會“搶鏡”?
鐘秉樞:只要是競技體育,就是精英體育,用運動員的表現水平來影響人們去關注賽事,這是競技體育的引領作用,職業運動員“搶鏡”并不是問題。
我們可以參考足球世界杯的形式提前進行預選賽,比如每所學校,每個地區、省市,一層層預選,讓普通學生也能得到與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的機會,只要你報名就可以參賽,因為競技體育在規則面前是平等的。
明星運動員能夠體現他的號召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與普通學生的交流來實現,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直接進入決賽。
謝震業:其實,學運會是有考慮到這些的,比如比賽會分為甲、乙組,職業運動員跟非專業運動員分開比賽,讓比賽更公平,也通過知名運動員來提升學運會的關注度和外界的認可度。
一場比賽的選手如果都是水平較低的,賽事沒那么好看,自然就不會受關注。競技體育本來就是需要有觀賞性,如果觀賞性不足,受關注就下降了。
冠軍劉湘(右二)與亞軍傅園慧(左二)在學運會領獎臺上。
WHY——何用
學生運動會,有何價值?
記者:目前來看學運會受關注的方面,更多的還是明星運動員,比如孫楊、謝震業、傅園慧這些頂尖選手的參與,除此之外,學運會似乎還沒有展示出更多的價值作用。
謝震業:我覺得優質的賽事可以推動校園體育發展,以賽事帶動校園的體育氛圍,包括讓高水平的職業運動員回歸學校,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
我自身的體會是,高強度的訓練任務之余還要顧及學習任務,可能不太現實,但是保持參與很重要。
人各有所長,職業運動員包括這份職業有他自己的價值,加上體育產業發展迅猛,如果能用優質的比賽來提升高校對體育的重視,我覺得是更重要的。
學校要參加比賽,就需要讓學生有時間去準備,更進一步,高校就會投入支持和發展競技體育,提高對體育的關注度,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健康、運動的相關學科。
鐘秉樞:前面說到衡量賽事質量的標準,第二點是項目設置和參與程度。學運會的項目設置很關鍵,要讓什么人參與,要如何推動校園體育發展,都有“技術含量”。
首先項目的設置必須是在大學和中學校園內開展廣泛的項目,這樣才有廣泛基礎,但是,也要通過設項來推動校園體育發展。
比如體操,我們多年來的科研研究都認可它是對中小學生體質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的項目,但是它的參與程度現在在校園里很低,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學運會的設項來推動。
另外在競技之外,是不是也要考慮體育與文化、體育與教育的融合,還有體育與科研的融合,這樣來體現學運會的特點。
比如我們看到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期間,會有很豐富的學術活動,科研報告會、學生和老師們都可以參與。
在運動員村會有各類學術講座,包括運動員如何應對媒體、如何科學飲食和防止食物導致的興奮劑問題,還有職業運動員如何規劃時間安排學習,如何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