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5日晚上,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將在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為期17天的本屆賽事即將落下大幕。
在本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中,有一些畫面注定將會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那么明晚的閉幕式,同樣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即將上演的“北京8分鐘”。每一屆的奧運會閉幕式上,都會有一個環節是下屆奧運會舉辦地的展示表演,時長約8分鐘。主辦國把奧運會旗幟轉交給下屆主辦國代表,緩緩熄滅圣火。隨著平昌冬奧會的即將閉幕,“2022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時間即將到來。
明天晚上,“北京8分鐘”將閃耀平昌,總導演張藝謀和他的龐大團隊早已抵達平昌準備就緒,所有的嚴苛打磨和刻苦排練,都將在大年初十這一天得到最終呈現。
應變
“北京8分鐘”備戰周全 針對低溫大風有準備
據了解,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將由4組文藝演出組成,將以具韓國特色的現代藝術詮釋融合共處的和諧與求同存異的和平,運動員、志愿者、觀眾將歡聚一堂。屆時,“北京8分鐘”將揭開神秘面紗。
據天氣預報,閉幕式當天平昌最低氣溫為零下3度,組委會將現場發放擋風衣、坐墊、暖手暖腳寶等防寒保暖物品。不過,這樣的低溫對于“北京8分鐘”團隊來講,卻是不得不去重點克服的困難。張藝謀此前曾表示,希望閉幕式不要太冷,風不要太大。
由于這次不是在“本土”演出,因此張藝謀和他的團隊帶去了所有演出所需的設備,這其中甚至包括螺絲釘。而為了應對不可控因素——天氣(低溫、大風)有可能帶來的干擾,演出的設備已經全部做過扛風、扛凍的試驗,以確保閉幕式上的正常使用,并且力求呈現出比較好的效果來。
包括總導演張藝謀、主創團隊以及演員在內的200多人已經于17日抵達平昌,并且在抵達的當晚就與先期抵達的技術團隊在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技術測試,據介紹,前期技術團隊本月11日就已抵達平昌。
在啟程前往韓國平昌之前,“北京8分鐘”團隊在北京郊區已經進行了非常嚴格的排練,并且為了能夠更加貼近實戰,排練場地都是按照1:1的比例模擬實際場地而進行布置的。
變化
創意順應時代發展 平昌的“北京8分鐘”有別于14年前
此次“北京8分鐘”的總導演張藝謀與奧林匹克的緣分很深,2001年前后,他就曾負責北京申奧宣傳片的拍攝,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閉幕式,都是由他領銜指導完成。
明晚將是張藝謀第二次指導呈現“北京8分鐘”,但是這對于他來講并非“駕輕就熟”,反而是“整個過程并不輕松”。放在整個閉幕式上,八分鐘的時間并不算長,而在這僅有的八分鐘時間里,需要呈現和傳遞很多內容和信息,且要達到盡可能“驚艷”的效果。因此,張藝謀和他的團隊此前花了很多時間在創意上,他希望在平昌展現的八分鐘,有新意,而不是老一套。
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是通過紅燈籠、茉莉花等極具中國特點的元素,首次在奧運會閉幕式舞臺上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14年前的那次展示,是“北京8分鐘”第一次在奧林匹克的舞臺上展示,想要在8分鐘的時間內充分表達中國的歷史文明,并非易事。
而這一次的創作,則有著不同的出發點。無論是創意從理念,還是到表現手法,都會呈現耳目一新的感覺。據悉,明晚的“北京8分鐘”將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藝術的手法相結合,表達“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的主題。
創新
更多科技手段將會融入 “北京8分鐘”準備好了
作為總導演,張藝謀認為中國已經成功舉辦過奧運會,中國的歷史也已經在奧運的舞臺上得到過呈現,因此這一次,他和他的團隊將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更純粹的藝術內容融入到了“北京8分鐘”里,以此來展現當今中國的變化和發展,進而表達中國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信心和熱情。
據了解,本次“北京8分鐘”將大量采用新技術,其中包括可移動的裝置平臺等,而這些科技元素的加入,也將成為明晚該環節的一大亮點。張藝謀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可以“更純粹地回到具體的節目上”,潛移默化地傳遞中國文化。
運用科技手段與傳統的表演相結合,也會為這一次的“北京8分鐘”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具體內容在閉幕式正式開始之前需要保密、無法透露,但毫無疑問明晚新的“北京8分鐘”將會將創作團隊新的思路和創意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應地,科技手段和新技術的應用也對設備的檢測和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張藝謀看來,這方面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是防不勝防的,因此團隊需要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就把天氣、溫度、有可能面對的突發狀況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用更加嚴謹的態度去“備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