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門線技術在巴西世界杯亮相之后,VAR技術也在俄羅斯世界杯亮相。與門線技術相比,VAR遭到了更多的質疑,但法國對澳大利亞一戰(zhàn)的兩次判罰,無疑會成為新技術最好的展示,也會對質疑的聲音做出有力的回擊。
在意甲、德甲使用VAR的一個賽季里,爭議層出不窮,主要的爭議有三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項技術的使用會拖慢比賽的節(jié)奏,其次則是會讓主裁判過于依賴這一技術,不敢主動做出判罰,第三則是何時使用VAR仍有爭論。
事實證明,在一個賽季的演練之后,裁判們已經越來越熟練的掌握了新技術,這在法國對澳大利亞一戰(zhàn)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在格列茲曼被里斯登絆倒之后,主裁判庫尼亞的判罰相當堅決,他顯然認為里斯登的動作并不犯規(guī),也因此沒有終止比賽。然而,視頻助理裁判很快就通過慢鏡頭做出了決定,然后通知了庫尼亞,及時糾正了這次誤判。
然而,這不是新技術此役唯一一次起到重要的作用。博格巴的射門被澳大利亞門將瑞恩沒收,甚至連博格巴本人都沒有意識到皮球已經過線,但在門線技術的提醒之下,庫尼亞即使做出了進球有效的判罰。事實上,2014年世界杯首戰(zhàn)對陣洪都拉斯時,法國同樣是門線技術的受益者,本澤馬的射門在擊中門柱之后被巴利亞達雷斯沒收。但在門線技術的提醒下,主裁判里奇第一時間就做出進球有效的判罰。
博格巴的這次射門與蘭帕德2010年世界杯對德國時的射門極為相似,英格蘭中場的射門在擊中橫梁之后彈入門線之內,然后被諾伊爾沒收。主裁判拉里昂達并沒有判罰進球有效,這也成了世界杯史上的經典誤判之一。值得強調的是,在英格蘭對德國一戰(zhàn)擔任助理裁判的烏拉圭裁判埃斯皮諾薩同樣擔任了法國對澳大利亞一戰(zhàn)的助理裁判,時隔8年,埃斯皮諾薩見證了新技術的成長。
如果沒有VAR技術,那么格列茲曼禁區(qū)內被犯規(guī),就顯然不會被判罰點球,如果沒有門線技術,那么博格巴的這次射門也不會判罰進球有效。如果法國最終以0比1告負,那么主裁判庫尼亞的這兩次判罰畢竟成為世界杯史上最具爭議的判罰。然而,新技術的介入成功的避免了爭議,而避免誤判也正是世界杯使用新技術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