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朱婷24歲了。(24歲朱婷所獲成績一覽)
朱婷24歲在土耳其度過
在土耳其的第三個生日,她要在賽場上度過。這幾年的每次生日,她幾乎都要收獲比上一年更多的榮譽,冠軍、MVP……在別人的贊譽聲里,這個樸實而低調的女孩,還在一步步努力著,追尋著屬于自己的目標。
13歲開始接觸排球,這項運動幾乎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對排球充滿了感激,“排球是我生命的底色,我現在鮮花掌聲所有都歸于排球。”
“那你去練體育吧”
朱婷十歲前,從沒離開過秋渠鄉。
秋渠鄉所在的鄲城縣位于河南省,是國家級貧困縣,再往東兩公里,就是河南和安徽的交界處。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父親朱安亮是個修車匠,五個農家女兒們普遍早熟,老三朱婷更是沉默寡言。母親楊雪蘭談起朱婷,說得最多的是,“會幫她姐干活,不愛說話。”
朱婷的記憶里,當時的條件并不好。拿穿衣服來說,也是大姐、二姐穿不下的衣服給自己穿。彼時的朱婷也會有著女孩子的虛榮,想要新衣服、新鞋子和新書包,可事實上卻不可能得到。數年之后的訪談里,朱婷坦言,在和周圍同學的對比中曾經抱怨過家庭,她說,“一小小點。”
小學畢業時,父親向朱婷提出,讓她去南方打工。對于那個家庭來說,這幾乎是最“正確”的選擇,大姐二姐早幾年就已經去外地打工了。可朱婷拒絕了,“我想上學”,“那你別在秋渠上了,去縣里上,省得我光想叫你缺課回家干活”,于是她來到縣里。
初中三年,朱婷每周只要20塊錢生活費,朱安亮給她30,叮囑她,“你得吃肉”,可朱婷卻壓根沒胖起來。初三的班主任張心義說起見到朱婷的初印象時這樣說,“一米七多的個子,黃不拉嘰的,很瘦。”
畢業時,班主任張心義問朱婷,“你以后想弄啥?”朱婷迷茫了。“你怕不怕吃苦?”“不怕!”于是,張心義給她指明了未來的道路——“那你去練體育吧。”
從農村走出來的朱婷變成世界頂尖排球運動員網友一致點贊
改變朱婷人生軌跡的排球
朱婷把自己的人生分為兩個重要的節點。
“一是我有這個機遇去河南練排球,二是我覺得是郎導回歸,她看到了我。”
2007年8月,朱婷在張心義的推薦下參加了周口體校組織的夏令營。身高出眾的她首先被送到籃球組,結果回應是“不行,這孩子太瘦”,之后她又去了皮劃艇組,可腿太長在船上施展不開。終于,她被排球組選中,13歲的她,甚至還不認識排球。
最初練排球的日子很苦。朱婷很瘦,倒地練習滾翻磕在木地板上,摔得很疼,她身上背上全是青的。太累了朱婷就天天哭,打電話要回家,而父親總是要她再堅持一會。事后,談及那段經歷時,朱婷笑言,“幸好當時兜里沒錢,有錢我真自己買車票就回去了。”
就這樣,一開始被分到省體校普通班的朱婷,僅僅12天后就被抽調到運動班,并且拿到了每天4元的生活補助。
她的天賦肉眼可見,兩年后就被選入了河南省女子排球隊。主教練詹海根說起朱婷展現的天賦欣喜不已,“我讓她全力起跳扣殺打死,她剛一落地就跳起來慶祝,跳得比第一次還高。”
隨后,她開始展露頭角——代表國少參加世錦賽獲得亞軍,代表國青參加亞青賽奪冠,并斬獲MVP。2013年4月,郎平出任國家女排主教練。當月國家隊的集訓名單,朱婷的名字赫然在列,更是拉開了自己成名的序幕。
2014年世錦賽,女排獲得亞軍,朱婷獲最佳得分、最佳主攻獎;2015年世界杯,女排奪冠,朱婷成為MVP;2016年在里約,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獲奧運冠軍,朱婷獲得MVP與最佳主攻獎。
原中國女排主帥陳忠和這樣評價朱婷,“原來有人說郎平是60年一遇的選手,我可以這么說,朱婷是100年才出一個的好苗子。”
土耳其聯賽,二次修煉場
今天,朱婷迎來了自己在土耳其的第三個生日。
前年背景離鄉,朱婷滿是忐忑,贊助商大張旗鼓邀請一大批媒體為朱婷慶生;去年再回土耳其,朱婷滿是期待,和翻譯一起過了生日;而今年,已“輕車熟路”的朱婷,因為要參加聯賽以及備戰之后的世俱杯,可能只會簡單的和隊友聚個餐有個儀式感吧。
2016年,帶著奧運會冠軍的頭銜,朱婷加盟土超瓦基夫銀行。兩年之后,雖然仍然喝不慣這里的紅茶和烤肉,但朱婷已然變得更加自信。在這里,朱婷收獲了和十年前初次接觸排球不同的成長。
“我覺得是眼界”,當被問及出國打球最大的收獲時,朱婷這樣回答。網羅了博斯科維奇、拉西奇等多名世界頂級選手,土耳其聯賽的水平已是世界頂尖。而從這些一流運動員或是教練員身上,朱婷學到了很多,“好的就拿來自己用”。
見到了高水平的聯賽,再談及以前,朱婷覺得像是被束縛在框框里一般,“因為你看不到的時候,你就只能想這個東西。但你看到之后,你會想更多東西。”哪怕是球隊已經退役的隊長高茲德練身體,都能讓朱婷得到啟發,要去鍛煉體能,保持身體狀況,延長運動壽命。
重新出發的她,再次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她的強大,正如她這么多年來過關斬將的經歷一樣。聯賽奪冠、歐冠冠軍……當比賽中朱婷動輒就砍下30分,帶隊不斷獲得勝利后,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她的水平。主帥古德蒂贊美弟子,稱她是世界上最強的攻手,是20年一遇的天才。
而遠離故土征戰,她的舉動也讓球迷感動——細心的她把國旗繡在了護肘之上,赤子之心讓人欣慰。
現在鮮花掌聲所有都歸于排球
朱婷很謙虛。
談及少年練排球的經歷,旁人說她“天賦異稟”,而她卻說自己走上排球之路是因為太瘦無法身體對抗,而后來能夠打出來,也是因為自己多堅持了一下而已。
當中國女排不斷獲得佳績后,她成為人們眼里的那個“英雄”。女排情懷催生出無數熱情的擁躉,他們把朱婷視為姚明、李娜后下一個世界級的中國體育巨星。朱婷的回應總是有些低調——“不要太浮妄,就是一步一步走,在這個集體中,我犯的錯誤可能會比較少。”
她愛說集體,尤其是做了隊長之后。在她剛進國家隊時,她說自己就會想把球打好,不想其他的。而現在,她需要和教練聊,需要和隊友聊,她的肩膀上扛著一整支隊伍。她笑言,感覺自己精力不夠,朋友甚至說她黑眼圈掉到下巴頦兒了。
回到一個多月前的世錦賽,那個又要接一傳又要下球無所不能的朱婷,說得最多的還是感謝隊友,“主要是隊友表現太好了”,“我覺得她們都很棒”,“她們替我分擔了太多”……她不愿意去多說自己,哪怕別人都說她很好時,她也會說聲不,“可能是這個時間段來說,比其他運動員好一些,但過了這個時間段,會有一批新的運動員。”
冠軍和獎杯讓朱婷變得更加耀眼,可她卻還是堅守著自己內心的東西,她愛寫寫字,看看書,做做飯讓自己安靜安靜,“外面的膨脹可能是給外人看的,內心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不是排球,她可能只是一名個頭很高的農家女孩,早早出門打工,過著再也平凡不過的日子。朱婷不止一次感謝過排球,這項運動賦予了她不一樣的精彩。
她說,“既然喜歡這個事情,就一直把它做下去,自始至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